在北京故宮寧壽宮北端的貞順門內,有一處古井,它是故宮唯一一處向游客開放的古井,幾十年來,有關它的傳說從未偃旗息鼓,人們大肆渲染它的神秘、古怪、驚異、由此衍生出數不勝數的影視作品,這便是大名鼎鼎的珍妃井。
這里葬著一個年輕的靈魂——她年僅25歲便沉尸井底,她曾是頗受皇帝和太后寵愛的愛妃,就像是后宮一顆珍珠熠熠生輝,她不屈而自由的靈魂委身于這座古井之下,而她異于同時代女性的活力形象,打破了清朝僵化的禁欲主義。
世人皆知戊戌六君子「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邁氣概,卻不知道在深宮還有一位強烈支持戊戌變法的君子,她也因此不惜得罪大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西太后慈禧。
她,滿洲他他拉氏,史稱珍妃,而那口以她命名的古井「珍妃井」,也在漫漫歲月和幽幽深宮里,無聲地訴說著這位傳奇女子曾經的屈辱和不甘。
珍妃,滿洲鑲紅旗出身,她的祖父裕泰曾任陜甘總督,而父親長敘則曾就任戶部右侍郎。
珍妃出身不低,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加之她極為聰明伶俐,「唯珍妃生性乖張、討人歡喜,」《國聞備乘》中記載的珍妃,是一個聰明、機靈、生機勃勃、笑語晏晏的小女孩。
憑借著諸多優勢,珍妃在1888年十月初五的選秀中一舉被西太后慈禧看重,在這次選秀中,除了內定的皇后人選——慈禧太后的親侄女葉赫那拉·靜芬外,還有兩對親姐妹入選,其中一對便是長敘的兩個女兒——珍和瑾。
西太后對兩位小姑娘十分滿意,在她看來,容貌在遴選后妃中并非絕對因素,門第和品德才是她優先考慮的,而此時,這兩個姑娘,一個十二歲,一個十四歲。
入宮后兩個月,清朝最后一次帝后大婚如期舉行,葉赫那拉·靜芬理所應當被封為隆裕皇后,而珍、瑾兩位小姑娘則分別被封為珍嬪和瑾嬪,居住景仁宮和永和宮。
十三歲的小姑娘,正是介于女童和少女之間的年紀,不僅心思精巧伶俐,又兼具少女的聰穎靈秀,此時的珍嬪頗得西太后的喜愛。1889年,恰逢云南女畫家繆嘉蕙進宮為慈禧作畫,慈禧知道珍嬪喜愛繪畫,特意讓繆嘉蕙親自教習她。
光緒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壽,將珍、瑾二姐妹升至妃位。
侍奉珍妃的白姓宮女曾回憶:「珍妃貌美而賢,初入宮時,極為慈禧所鐘愛。」隆裕皇后木訥粗劣,瑾妃又忠厚老實,因此慈禧更偏愛珍妃一些,對于光緒獨寵珍妃她也是睜一眼閉一眼。
慈禧太后有一項絕活便是雙手同時寫字,而這項絕技慈禧只教給了珍妃一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慈禧賞賜給臣子們的「福壽龍虎」等字,大多數都是珍妃所寫。
宮中規矩極多,磕頭的時候首飾和頭飾都要端端正正,不能搖擺,頭也要磕得不偏不倚,這些規矩連一向板正的隆裕皇后都不能很好掌握,珍妃卻一學就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