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日本漫畫家龍樹諒(竜樹諒)預言的7月5日大災難沒有發生,但地震專家郭鎧紋向《TVBS新聞網》示警,規模8以上的地震週期「該來的還是會來」,雖然現在全球處于超級平靜期,但德雷克海峽5月2日上午發生規模7.4地震、美國阿拉斯加州近海7月17日凌晨規模7.3強震,高緯度地震在釋放能量,「可能要進入活躍期,規模8地震可能要來了」,提醒規模7地震後,規模8地震機率約6.32%,而有30.3%的規模8以上地震前7天會發生規模7以上,可以留意觸動規模8會有規模7前兆發生。
郭鎧紋向《TVBS新聞網》指出,1900年迄今,全球共1,566起規模7以上地震,其中規模8地震發生99起,占6.32%,因此任一規模7地震後是規模8以上地震機率約6.32%,另外,有30.3%的規模8以上地震前7天會發生規模7以上,最近一次規模7以上發生于7月17日的美國阿拉斯加州近海,因此震後7天應注意防范規模8以上地震。
另外,郭鎧紋還發現了「緯度地震學」,他指出把整個地球分成三區,北區就是北緯30度到北緯90度,中間北緯30度到南緯30度跨過赤道就是中區,南區就是南緯30度到南緯90度,像日本、美國都是在北區,「北緯30度是很神秘的一條線,大陸長江流域就是北緯30度,金字塔人面獅身像也是望著北緯30度,中美洲的一些金字塔也都剛好在北緯30度上面」。
郭鎧紋列出自1900年發生規模前8名大地震,規模最小8.7、最大9.5,他指出這8次大地震共釋放約21萬顆原子彈能量,有6個規模8.7以上大地震都發生在北緯30度以北及南緯30度以南區域;而根據規模8以上地震數據,北緯30度以北有30個、南緯30度以南14個,共釋放31萬2781顆原子彈能量,數量不到一半,但釋放的能量卻占約7成。
郭鎧紋總結「越往南北極地震規模越大」,地震主要還是板塊運動,很多板塊運動的邊界加上隱沒帶,規模8的地震很容易發生,南極是完整的板塊,雖然沒有隱沒到南極大陸底下,地震數量比較少,「可是釋放的能量一點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