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洛杉磯快船與丹佛掘金的G7決戰即將打響,賽前傳來了快船陣中一項重要變動:主教練盧指導決定調整首發,小瓊斯取代鄧恩登場,而掘金方面沒有進行任何調整。比賽一開始,小瓊斯的表現可圈可點,他里突外投接連得分,而掘金方面則由布勞恩率先命中,同時依靠快速轉換進攻穩步上分。哈登與約基奇也在比賽中展開了串聯,兩人首節的數據幾乎相同,分別為2分、3個籃板和6次助攻,快船則在首節略微領先。
進入第二節,掘金的替補球員展現了強勁的火力,威少連續命中三分球幫助掘金反超比分,隨著掘金持續推進快攻,領先優勢迅速擴大至10分以上,半場結束時,掘金以58-47領先。
下半場比賽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掘金突然發動一波17-0的攻擊[高·潮],快船在防守端顯得無力應對,分差瞬間拉開到20分以上。
最終,掘金以120-101大勝快船,輕松晉級,令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場G7的生死大戰。回顧整場比賽,快船的失敗主要體現在角色球員的發揮上——小瓊斯開場表現不俗,貢獻了7分,但此后連續五投未中;鄧恩開局三投全失,連空籃都未能得分;鮑威爾11投僅中4,得分也沒能突破個位數;博格丹三分球更是5投僅中1。相比之下,掘金的策略非常明確——加強對哈登的包夾防守,放開其他角色球員,最終取得了勝利。哈登全場8投僅中2,得到7分13助攻,表現不盡如人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