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古裝電視劇的橋段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不論臣民,在惹得皇帝生氣的時候,皇帝動不動就會說出「株連九族」之類的話,但是其實歷史上真實發生的誅九族的事件是非常少的。
可是有一點很讓人感到疑惑,那就是在古人被判滅九族之時,家里的親屬為什麼都不逃跑呢?這著實讓人不解,仔細想來,原來選擇逃跑的人才是最蠢的。
其實在以前封建專制獨裁的統治中,像「避諱」「株連九族」等刑罰都是時代的特有產物。
而「株連九族」這種殘酷的刑罰制度,也被稱之為「族刑」,是由秦始皇提出的,但是一開始制定的刑罰只是「夷三族」,而不是「夷九族」。
也就是說一人犯罪,「三族」都要跟著處罰,這主要是指「父母、兄弟,妻子」,在後來才逐漸演變成「夷五族」再到「夷九族」。
歷代以來,「族刑」都是用來懲治重罪,一般不會輕易下達「族刑」的命令,一旦實施,也是因為牽連甚廣,為了斬草除根,達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來威懾其他心思不正之人。
其實常說的「九族」主要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是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以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以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是指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
同時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因為我國自古而來的文化之中就有「九」是最高的數的意思,「九族」也有人認為是指所有和犯罪者有親緣關系的宗支族系,而不僅僅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一個家族同樣也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可以說九族以內基本上是全都包括了,如果九族被施行連坐之罪,那這個家族也就等同于消失了,并且再也沒有出翻身的機會了,可是明知如此嚴重的后果,在得知要被株連九族的時候,其他在九族內的親屬為什麼沒有選擇逃跑呢?
其實這并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能,同時他們也逃不掉。
聽到所謂的「株連九族」,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全部要被砍頭,處以死刑,可是事實其實并非如此。
在以前的律法之中是只有犯下了「謀反大逆」的人需要連坐,并且十六歲以上的父、子、孫都要一并處以死刑,其他人都能留下性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