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斤的體重,就這麼減下來了。
發育期這道坎,運動員都躲不過。全紅嬋家里的基因似乎就帶著點容易長肉的特質,她也沒例外。跳水,對體重數據的要求擺在那里,一兩肉的差距,空中姿態可能就走樣,入水的水花效果會打折扣。
外界的議論?聲音不少。
「胖了」
「狀態完了」
這些話,飄進耳朵里,她沒回應過一個字。人就在廣州的跳水館,練。汗水順著頭髮往下淌,呼吸聲很重,就是不說話。
陳若琳教練看在眼里。她知道這個隊員的脾氣。
基礎訓練每天五六個小時打底。這只是個開始。
然后是動作的反復打磨,比如407C這個動作,一遍,兩遍,三遍……跳到身體機能發出警告信號,她還是會從水里爬上來,站回跳台。
食堂的燈關了,訓練館的燈還為她亮著。這種一個人跟自己較勁的場景,好像是常態。
她不愛說話,眼神里有東西。陳若琳形容她,說她身上有股勁,像野草,踩不倒。
東京奧運會那一次,她的名字全國都知道了。
「水花消失術」!
這五個字聽著神奇,背后沒什麼秘密。就是重復,無盡的重復。練到肌肉形成記憶,練到大腦里只剩下起跳、翻騰、入水。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身體在變,外界的看法也在變。她能做的,還是站上那個十米台。屏住呼吸,彎曲膝蓋,然后起跳…每一次旋轉,每一次入水,都像是在跟什麼東西對抗。
全運會的比賽還沒開始,結果誰也猜不到。
水花還能不能像以前那樣?不知道。
她只是默默地練,用減掉的十幾斤體重,用訓練館里流下的汗水,回應一切。她抓著跳台欄桿的手,很用力。
她不是靠天賦吃飯的那種選手,雖然天賦確實有。
一個普通農家的女孩,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什麼?看看她訓練的視訊就知道了。一個407C,跳了十幾次,她還是會因為水花不夠理想而皺眉頭,然后一言不發,走回起點,再來一次。
技術動作已經練成了本能,現在磨煉的是意志。
她曉得有人等著看她笑話,也曉得全運會不好比。她就想讓家鄉人看到,她跳下去的時候,眼睛里有光。水面炸開,又歸于平靜。她從水里出來,甩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