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單選手張蓓雯近日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吐槽BWF(世界羽聯)對選手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完全不關心。加之常年孤軍奮戰,使得她成績越好越難過。
2021年7月29日,在東京奧運女單16強對壘中國女單何冰嬌的比賽中,張蓓雯因為跟腱斷裂,坐在輪椅上被推出了賽場,她在一周后動了手術,休戰8個月后,于2022年3月全英賽才重返賽場。
2023年8月6日,她終于在澳洲羽球公開賽結束了5年的冠軍荒,以冠軍迎來自己的手術兩周年紀念日。
可能是新的奧運周期開啟,隨著一批老將們的退役,常年孤軍奮戰的張蓓雯在比賽中更加感到「孤獨」,在個人社交媒體有感而發,并吐槽BWF漠視選手心理精神狀態的態度。
以下是張蓓雯的原文:
這是一條漫長而孤獨的路
我再次成功入選了2025年的Top Committed Player(最高承諾運動員)名單,但坦白說,這感覺有點苦澀。其他選手都在為保持自己的排名拼盡全力,而我卻只想掉出這前15名,為什麼?因為每一場比賽對我來說都像是孤軍奮戰的戰斗。
在比賽中,我經常找不到人來幫我熱身。奧運會后,情況變得更糟了。在中國深圳的比賽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這種痛苦——我是當天最后一個出場的選手。
比賽成績越好,我就越覺得孤獨。在加拿大公開賽,我不得不請求YONEX的工作人員,問她是否認識有人能幫我熱身。在美國公開賽,我的主場比賽,我竟然和一位YONEX公司的工作人員熱身,因為其他人都已經離開了。你能想象其他比賽的情況嗎?
選手們往往只和自己的小圈子待在一起,或者在比賽間隙留在之前的國家一起訓練。而這麼多年來,我不僅要承受這種孤立無援,還要忍受別人異樣的眼光,甚至嘲笑。這種孤獨讓人心碎,而BWF(世界羽聯)對選手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完全不關心。他們甚至在沒有問清原因的情況下直接拒絕了我的醫生證明,好像我的掙扎根本不重要一樣。
在過去的十年里,我經歷了太多太多。諷刺的是,成績越好,我反而越難過。因為沒有團隊支持我,沒有固定的訓練搭檔,沒有一個系統能理解這條路有多難走。
我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但我終究也是個普通人,我也會累,我需要身心的休息。然而,作為一名自費選手,我無法負擔帶一名支持團隊或陪練一起旅行的費用。我現在的教練丁超,甚至是用自己的錢來陪我參賽。我真的在努力讓一切變得更好,但這感覺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硬仗。
感謝每一個支持我的人。正是你們的鼓勵,支撐著我走過最黑暗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