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賽季NBA前兩周的比賽打完,有意料之中,有驚喜失望。一些新的現象出現,聯盟格局發生變化。借著美國大選,NBA休戰一天的機會,我結合著焦點球隊、球星對新賽季前兩周的一些現象進行了總結。
三分潮流更瘋狂了
「NBA是一個模仿的聯盟」。
上賽季靠數學籃球取得了巨大成功,冠軍是對綠軍理念的褒獎。凱爾特人三分出手比重達到47.1%聯盟第1位,他們靠著兇猛的三分火力壓制對手。
嘗到甜頭的凱爾特人本賽季更瘋狂了,塔圖姆奧運會后利用休賽期對投籃姿勢進行了調整,手感復蘇。最關鍵的是,在波爾津吉斯仍在養傷的情況下,凱爾特人找到了新的火力增長點,普理查德異軍突起成為聯盟頂級三分射手。凱爾特人目前三分出手比重高達55.1%,斷檔式聯盟最高。場均投中18.8個三分,比第2位的多了2.1個。
多支球隊在模仿凱爾特人提高三分出手比重。當年帶頭掀起三分狂潮的哪怕失去了克萊-湯普森也依然瘋狂,三分出手比重45.5%,這還是在斯蒂芬-庫里此前曾因傷缺席數場的情況下,希爾德完美填補湯普森空缺。
森林狼失去唐斯,但迪文琴佐、蘭德爾到來,兩人目前場均能貢獻4.2個三分。詭異的是,現在神準的是蘭德爾(46.4%),失準的是迪文琴佐(33.3%)。森林狼最大的變化還是安東尼-愛德華茲,僅僅過了一個休賽期,愛德華茲成了一個魔球型球員,不怎麼投中距離了,場均三分出手達到11.4次,而上賽季不過6.7次。
其他像黃蜂、公牛、太陽、等球隊都不同程度提高了三分出手比重。當然,無法說三分出手比重與進攻效率有必然聯系,凱爾特人、勇士靠著高頻率的三分出手打出了聯盟第1和第4的進攻效率,、尼克斯三分出手比重不高,但三分神準,進攻效率分別是第2和第3位。而公牛、魔術,明明三分出手比重挺高,可一看進攻效率,一個倒數第4位,一個倒數第2位。但現在各隊達成了共識:想提升進攻,先提升三分出手比重。就像數據分析專家塞斯-帕特諾說的:「三分出手增加能令一支球隊的進攻從糟糕到平均。」
又不讓對抗了?
上賽季前半程,聯盟鼓勵進攻,吹罰尺度讓無數球迷、媒體吐槽,進攻效率是因為罰球多提上去了,可比賽觀賞性嚴重不足。
后半程,聯盟改了吹罰尺度,鼓勵對抗,比賽觀賞性明顯提升。
本以為本賽季會繼續使用上賽季后半程的吹罰尺度,可賽季開始后,吹罰尺度令人大跌眼鏡。老鷹和黃蜂一戰一共56次犯規,罰球69次。老鷹與籃網一戰,雙方總共罰了71個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