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馬羽球界掀起一場薪資風波。據外媒報道,數名著名球員向大馬羽總提出了高達200萬令吉(約330萬人民幣)的年薪要求,雖然消息來源并沒有傳出是哪一位球員提出要求,但至今大馬羽總也沒有出來否認,增加了消息的可靠性,讓人議論紛紛,當中撻伐的聲浪居高。
200萬令吉年薪是什麼概念?如果平均分配,那是月薪16.6萬令吉,更是普通大馬人民不能達到的收入水平。
目前,大馬羽總提供的薪水為每月2000至2萬令吉不等,季度排名和錦標賽獎金可達12萬令吉。
從以往的薪資標準來看,即便是三屆奧運會男單銀牌得主李宗偉,在其巔峰時期的月薪也僅約1.5萬令吉。
這項新的要求一口氣就把年薪調高了8倍,這是就連大馬前世界第一拿督李宗偉都達不到的水平,也難怪令人覺得獅子開大口。
這些薪水不包括頂尖球員的個人贊助收入及比賽獎金。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大馬羽總與其他國家的做法不同,不會從球員的獎金中抽成。
每年,大馬羽總投入約5千萬令吉支持約100名球員,資金主要來自國內大型贊助商。
如國油、Yonex、第二國產車(Perodua)、青年及體育部 、艾芬銀行等。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頂級球員選擇成為自由人的趨勢。如丹麥的安賽龍和大馬的李梓嘉,他們不受國家總會限制,可以通過比賽獎金和個人贊助獲得可觀收入。然而,這種模式也伴隨著高額的個人開支和風險。
在2023年,安賽龍僅依靠比賽獎金就賺取了近280萬令吉,而李梓嘉據報道在2022年與運動品牌勝利簽訂了一份價值1100萬令吉的7年合約。
不管是國羽選手還是自由人,大部分羽球員主要收入還是依靠比賽獎金,而世界羽聯近年已努力增加主流公開賽比賽獎金,其中今年中國公開賽總獎金高達200萬美元,而今年12月年終總決賽獎金則高達250萬美元。
這場薪資風波無疑將對大馬羽球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一些國羽球員已承諾將留在國家隊至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但如果他們的薪資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的去向將成為一個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