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筱曉
編輯|筱曉
她是背包上掛滿娃娃的奧運冠軍,卻一度消失在賽場上。
廣東奧體中心跳水館里,18歲的全紅嬋完成賽前最后一練。

走出場館時注意到門口等候的媒體記者,她露出靦腆的微笑,揮手致意。
這個簡單的揮手瞬間,被無數鏡頭捕捉,標志著183天的等待終于結束。

消失的183天
自從5月3日武漢全國跳水冠軍賽因傷退賽以來,這位兩屆奧運冠軍首次重返正式賽場。
對于普通觀眾來說,183天可能只是半年時光。
但對一個正處于職業生涯關鍵期的運動員而言,這183天充滿了挑戰與蛻變。

對于一個頂尖運動員來說,傷病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是心理上的考驗。
跳水這項運動對運動員的體重和體型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
入水時濺起的水花大小直接關系到比賽成績,而體重增加會直接影響入水效果。

事實上,全紅嬋在發育期面臨的挑戰更為復雜。
她的教練陳若琳曾公開表示,年輕女性運動員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體重管理的難題。
為了控制體重,全紅嬋不得不「忍嘴吃喝」。

對于一個正值青春年華、喜愛美食的姑娘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更令人擔憂的是,今年上半年她在跳水世界盃決賽中連續三次敗給老對手陳芋汐。
接連失利加上身體狀況的變化,讓外界開始質疑這位奧運冠軍的狀態。

成長的煩惱
奧運會后,全紅嬋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一切都不是她所能控制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