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持續受到大陸冷氣團與輻射冷卻效應的影響,氣溫一路探底。根據中央氣象署的觀測,今(30日)清晨全台多地仍籠罩在寒冷之中,最低溫出現在苗栗三灣,僅有6.6度。此外,氣象署已對北部及中部共7縣市發布低溫特報,提醒民眾注意保暖。然而,隨著第一波冷氣團逐漸減弱,氣溫略有回升,但氣象專家林得恩警告,下週還有一波更強的大陸冷氣團蓄勢待發,可能再度將全台帶入寒冬。
(示意圖)
根據中央氣象署的最新預報,今日起隨著冷氣團逐漸減弱,全台各地白天的高溫將有所回升。北部及東半部白天高溫可達20至23度,中南部甚至可達24至25度。然而,輻射冷卻效應持續作用,夜間溫度仍明顯偏低,特別是平地氣溫可能跌破10度。氣象署對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雲林縣及宜蘭縣等7縣市發布低溫特報,提醒民眾注意防寒,避免低溫造成健康問題。
除了低溫外,日夜溫差大也是一大挑戰。
氣象署指出,白天溫暖的陽光難掩夜晚的寒意,特別是西半部與宜蘭地區溫差將可達10度以上。相較之下,花蓮及台東地區降雨機率略高,但僅有零星降雨,影響有限。離島部分,如澎湖、金門及馬祖的高溫分別在19至21度、15至19度、13至17度之間,氣溫相對穩定但仍需注意保暖。
雖然目前的冷氣團已經減弱,但根據氣象專家林得恩的分析,真正的挑戰在于下週的第二波大陸冷氣團。林得恩在「林老師氣象站」指出,預計12月8日前後,北方冷空氣將逐漸增強並南下,屆時全台氣溫將再度急速下滑。根據目前的氣象模型推測,這波冷氣團的降溫幅度甚至將超越第一波,屆時可能會出現更大范圍的低溫特報。
他提醒民眾,雖然未來幾日冷氣團會有所減弱,但輻射冷卻的影響將持續至12月2日清晨,這意味著早晚依然寒冷,尤其是在空曠或地勢較低的地區,體感溫度可能會更低。此外,對于即將到來的第二波冷氣團,民眾需提前準備御寒物品,尤其是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者,更需多加注意保暖,減少低溫對健康的威脅。
面對連續低溫,氣象專家與醫療單位皆提醒民眾務必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清晨與夜晚外出時,記得穿戴足夠的衣物。此外,居家保暖也不可忽視,特別是長時間使用暖氣設備時,需注意室內空氣流通,以免因一氧化碳中毒引發意外。
交通方面,因低溫可能造成道路結霜或濕滑,駕駛人應特別留意行車安全。此外,農漁業生產也將受到影響,農委會建議農民提前加強作物防寒措施,尤其是對熱帶作物和水產養殖業,避免低溫造成損失。
(示意圖)
隨著氣溫起伏不定,全台民眾需為更冷的天氣提前做好準備。除了日常保暖外,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如街友、獨居長者等更需社會關注。許多縣市政府已陸續啟動低溫關懷計畫,設立臨時庇護所及提供熱食,確保弱勢族群能夠安全過冬。
隨著第二波冷氣團的逼近,全台再次進入「急凍」狀態幾乎成為定局。在這波寒流中,我們不僅要為自己做好保暖,也應發揮關懷精神,共同抵禦嚴寒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