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在本月(11月)17日發生了一起震驚社會的「公車撞公車」事故,導致一名50歲婦人不幸被輾壓身亡。這起事故的肇事者是一名23歲的謝姓女駕駛,她的女友在事后發聲,透露謝女在事故發生前剛剛經歷了阿公的去世,可能因此心情悲痛、心不在焉,導致了這起悲劇的發生。據《三立新聞網》的報道,謝女的女友表示,謝女因為阿公的去世而心情低落,開車時分心,「(謝女)阿公走了心不在焉,她已經被網暴很嚴重了,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我們也會去跟被害人賠罪,跪著賠罪都不是問題。」
謝女今年1月才剛取得駕照,但在8月中執行駕駛任務時就已經發生過交通事故,留下了肇事記錄。這起事故的發生,無疑給她的駕駛生涯蒙上了一層陰影。在事故發生后,謝女在現場的反應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她在被警察詢問事發經過時,竟然在講述中笑出聲,并且聲稱自己對事發經過已經「失憶」。這些行為讓人感到不解和擔憂。
此外,有不少乘客和媒體爆料稱,搭乘謝女的車是一種「恐怖經歷」。他們指出謝女脾氣不好,如果乘客沒有按鈴下車,她會不停地責罵,有時甚至對靠近她的車輛或行人表現出失控的情緒。這些行為不僅讓乘客感到不安,也引發了公眾對于公交駕駛員素質和公共交通安全的關注。
這起事故不僅僅是一個交通肇事案件,它還觸及了社會對于駕駛員心理健康、駕駛技能培訓以及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深層次問題。如何在保障公眾安全的同時,關注駕駛員的心理健康,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公交公司而言,除了對駕駛員進行嚴格的技能培訓和考核外,還應加強對駕駛員心理健康的關注和支持,確保他們能夠在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下為公眾提供服務。
對于社會大眾來說,這起事故也是一個提醒,即在享受公共交通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對其安全性保持警覺。公眾應當了解在緊急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同時也要對駕駛員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因為他們肩負著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責任。
最后,對于受害者家庭來說,這起事故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社會應當給予他們必要的支持和幫助,讓他們能夠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得到一些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