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乒聯2025年在10月14日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顯示,中國運動員孫穎莎以11,600分的成績,連續第170周穩坐女單世界第一寶座。孫穎莎才20歲,已經成為了國乒的領軍人物,不僅在世界賽場上斬獲佳績,而且孫穎莎的發球技術更是成為國際乒壇重點的研究樣本。
孫穎莎帶領中國女團剛剛結束了印度亞錦賽的征程,率隊奪得了冠軍,成功的淘汰了衛冕冠軍日本隊。然而就在這慶祝時刻,作為日本的專業乒乓雜志《卓球王國》,在封面上就刊登了孫穎莎。由此看來,孫穎莎的國際影響力再次得到了專業領域的認可。日本的《卓球王國》雜志曾經用10張詳細的圖片解讀過張繼科的發球動作,也在2023年的時候,刊登過樊振東的封面照片。
本次孫穎莎登上雜志封面。
而且對于孫穎莎的發球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剖析。
北京時間10月15日晚上,2025亞錦賽的征程終于結束了,孫穎莎帶領著中國女團拿到了總冠軍。在女團半決賽上,中國隊與韓國隊的比賽中,孫穎莎首盤對戰韓國名將申裕斌。在這場比賽中,孫穎莎1:2的落后情況下,上演瘋狂得分,連續得了6分,完成了反超。這一次的反超被外界所關注,孫穎莎通過積極的改變發球方式和控制比賽節奏,這樣的方式成功的影響了對手的步伐。在比賽的下半段,孫穎莎通過多變的前三板和反手的進攻,最終以11:4,成功逆轉了比賽。來到第4局,孫穎莎依然2:4落后,但是通過發球策略成功的追分。來到后半段之后,韓國選手申裕斌出現了失誤。孫穎莎繼續轉變發球策略,最終又是11:4戰勝對手,為中國女隊獲得了首分。
在女團的決賽中,孫穎莎再次展現出了世界第一的發球統治力,以3:0的絕對優勢擊敗了日本的名將張本美和。根據國際乒聯的技術報告顯示,職業選手的常規發球拋球高度普遍在16~18厘米之間,但孫穎莎的關鍵得分發球基本上都是在14厘米左右。
采用這樣的短拋策略,能夠使球體在接觸球拍的瞬間讓它的垂直速度提升至每秒8米。而且針對孫穎莎的研究發現。孫穎莎在關鍵分的處理階段,使用低拋發球的頻率會大大增加。而且這種戰術的調整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是在對戰日本選手伊藤美誠時,這項低發球的得分效率直接高達67%,而面對歐洲選手時,能夠成功率達到82%。
面對孫穎莎的技術優勢。國際上的各個球隊都在研究想要模仿,但是超越是難上加難。現在的比賽都引入了AI大模型,通過AI數據分析孫穎莎低拋發球,能夠成功地計算出孫穎莎的有效進攻機率和對手的失誤率。在關鍵分階段,孫穎莎的這種發球搶攻形成了一個正循環。根據國際乒聯技術委員建立的1,200萬次發球數據的模型,其中AI采集的孫穎莎低拋發球數據占比達到了37%,已經成為了國際乒聯技術革新的算法優化核心參數。
日本乒協已將孫穎莎的技術納入青少年訓練大綱,預計未來三年將培養超過200名掌握該技術的后備人才。孫穎莎從中國國內的訓練基地到日本的專業雜志,從對手的戰術研討到國際乒聯的規則討論,孫穎莎的發球技術正推動著乒乓球運動進入新一輪的進化周期。
大家對于這件事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