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yes123求職網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大多數台灣熟齡勞工的退休目標金額平均高達2623萬元,但目前的平均達成率不到25%。調查揭露,熟齡族群中超過70%的人認為,由于缺乏足夠的退休金儲備,他們不得不選擇延遲退休。調查樣本涵蓋了1,228名45歲以上的受訪者和1,033名企業代表,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熟齡族依然在職場拼搏,養老之路布滿荊棘。
近年來,中高齡勞工就職不易的問題在社會中愈演愈烈。調查中,有超過8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因年齡問題在求職或工作過程中遭遇歧視;更有73%的熟齡勞工指出,長期工作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影響。盡管《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在2020年實施,部分企業因該法案增聘熟齡勞工,但仍有超過66%的企業坦言對年長求職者存在隱性顧慮。許多企業對于熟齡族的看法復雜,既認可他們的經驗與穩定性,但在實際招聘中卻不盡然展現公平。
多數熟齡勞工預估退休金平均高達2623萬元,目前平均達成率不到25%。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養老保險金如何領取」也是熟齡勞工面對的關鍵問題。調查顯示,在即將退休的勞工中,66.6%計劃選擇按月領取勞保老年給付,而33.4%傾向于一次性領取。他們中的大多數對未來退休金缺口表示擔憂。按照目前的儲備狀況,平均每人僅積累了651萬元,距離目標缺口高達1972萬元。面對巨額差距,不少人只能通過繼續工作來延緩退休,或希望從其他途徑彌補養老資金的不足。
此外,調查還顯示,有92.7%的受訪者在考慮創業,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進一步彌補退休金缺口。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熟齡族再就業后往往只能獲得低薪崗位,其中61.7%的受訪者表示重返職場后的收入低于從前,生活質量有所下降。這一系列數據顯示,台灣社會中的中高齡勞工正面臨著深刻的養老挑戰,他們在職場中的境遇也反映出社會對老齡化問題的隱憂。
示意圖
報告還指出,年輕人替代熟齡勞工的現象在職場中愈發明顯。73.1%的熟齡受訪者透露,他們的公司在今年招聘時傾向于無經驗的年輕新人取代資深員工。
面對這樣的職場競爭,熟齡勞工感到自己陷入了「職場恐慌癥」:94.2%的人表示,他們擔心被淘汰、轉行困難且對退休未來感到不安。調查還表明,39.8%的熟齡勞工是「月光族」,無力儲蓄;其余受訪者每月僅能存下約7400元,距離退休金目標遙不可及。
在求職與職場歧視的雙重壓力下,熟齡勞工在實現退休目標時變得愈加艱難。數據顯示,45歲以上的熟齡勞工中有31.9%曾因經濟原因重返職場,他們的首要原因是「退休金儲備不足」。
即便中高齡族群被普遍認為具有「實務經驗豐富」「抗壓性強」的優勢,但實際情況表明,熟齡勞工在職場中的競爭力并未得到完全認可。
調查還揭露,盡管有61.2%的受訪者在40歲前就已開始為退休儲蓄,然而大部分人還是無法積累到足夠的退休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對于熟齡勞工而言,退休目標難達成的困境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巨大壓力。專家建議,隨著社會對老齡化問題關注度的提高,政府與企業應共同努力,為熟齡勞工群體提供更多支持,使他們的養老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通過此次調查數據的揭示,不難看出台灣熟齡族群在職場中的無奈與艱辛。他們不僅要面對退休金不足的壓力,還要在不斷變化的職場環境中與年輕人爭奪有限的機會。養老這條路對于他們而言,似乎并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重返職場成為了當下中高齡族群的普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