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嗎?那個在跳臺上看似輕盈如燕、征服了全世界目光的姑娘,每天上場前,都要往身上貼滿厚厚的肌貼,腳踝纏著繃帶,每跳一次,眉頭都會因為疼痛而微微皺起。 2025年下半年,當18歲的全紅嬋再次站上跳臺,她身上最顯眼的「配飾」,不是金牌,而是從腳踝纏到小腿的白色繃帶。

她的教練何威儀在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語氣裡滿是心疼:「她每天都是疼得不得了,脛骨、踝關節都有傷,全是陳年舊傷。 每次訓練和比賽前,都要敷冰、貼扎,做完一整套處理才能上場。 比完賽,又要再來一次。 她是在咬著牙堅持。」
這就是奧運冠軍光環背後,最真實也最殘酷的一面。
2024年巴黎奧運會,全紅嬋成功衛冕女子單人十米跳臺冠軍,還拿下了雙人金牌。 當時細心的觀眾就已經發現,她的腳踝上始終纏著繃帶。 賽後她輕描淡寫地解釋說,是「一點小傷」。 但這點「小傷」,遠比想象中嚴重。 何威儀教練透露,那是困擾她已久的距腓前韌帶損傷,伴隨著關節腔積液,還有一種叫作脛骨骨膜炎的傷病。
這種傷病在青春期運動員中並不少見,但帶來的疼痛卻極為磨人。

「就是一種骨頭深處的酸脹痛,尤其是在起跳和入水衝擊的瞬間,感覺特別明顯。」一位運動醫學專家這樣解釋脛骨骨膜炎的感受。 對于需要從十米高處筆直入水,承受巨大衝擊力的跳水運動員來說,這幾乎是致命的干擾。
除了傷病,另一個更隱蔽的「對手」也找上了門,生長發育關。 從2021年東京奧運會到2025年,全紅嬋的身高從1米43長到了1米53,體重也從大約38公斤增加到了46公斤。 這意味著,她需要重新調整所有的起跳力量和空中感覺,去駕馭一個「新」的身體。

「每重一公斤,起跳的感覺就全變了。 」前跳水世界冠軍謝思埸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跳水全靠腿,腳部有傷,起跳高度、空中翻騰的速度和開啟時機,乃至入水的水花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為了控制體重,全紅嬋的飲食需要精確到克,隊裡的教練甚至需要她每天多次上秤稱重,這對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來說,本身就是一場意志力的考驗。

2025年10月,第十五屆全運會成了檢驗她真實狀態的試金石。 這是她時隔數月後重返賽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