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的教練競選,這潭水可比想象中深多了。
最近,王皓考取了北京先農壇體校的教練崗,分數還很高。可另一邊,男隊在世界盃和亞錦賽上的表現,卻讓他備受質疑。一個地方體校的崗位考得再好,也蓋不住國家隊層面暴露出的問題。
這種反差,恰恰是現在國乒教練組壓力的縮影。
劉丁碩在直播里透露,教練選拔一般在奧運會結束后的那年,冬季或者全運會后進行。教練們得拿著過去的成績和未來的規劃來「面試」,層層審核,競爭上崗。
但今年,情況似乎更復雜了。閆安說可能第三季度就開始,劉丁碩又覺得會推到全運會后。時間上的不確定,本身就透著一股緊張氣氛。
說到底,這次選拔的核心,已經不是程序問題,而是「救火」問題。
你看王曼昱,自從肖戰指導離開后,她的主管教練位置一直空著。一個頂尖主力,長期處于這種「散養」狀態,對她的發展影響有多大,大家心里都清楚。
還有孫穎莎,邱貽可帶她成績斐然,但一個教練的精力是有限的。更別提她和王楚欽的混雙組合,那可是國乒的王牌,穩定性必須保證。
年輕選手也等不起了。林詩棟、蒯曼這些好苗子冒了出來,正是需要專屬教練精雕細琢的時候。現在樊振東暫時離隊,王楚欽又有傷病困擾,男隊的排兵布陣本就捉襟見肘,年輕人的成長就更顯得關鍵。
所以,這次競聘,表面上是教練們的工作變動,實際上是國乒未來幾年戰略布局的關鍵一步。
這次的評審團陣容,聽著就分量十足。王勵勤可能會領銜,乒協副主席馬龍,再加上鄧亞萍、王楠、張怡寧這些大滿貫得主,都可能參與進來。
這哪是選教練,這簡直是「國乒元老院」在集體會診。
更添變數的,是王勵qin呼吁召回陳玘、閻森這些經驗豐富的老教練。這個提議一出來,整個競聘的走向就變得撲朔迷離了。
這意味著,高層可能不滿足于內部提拔,而是想引入外部力量,甚至是曾經的功勛戰將,來打破目前的僵局。
就連今年7月,張繼科和王勵勤的一張合照,都引來了外界關于他執教的猜測。雖然只是捕風捉影,但也反映出大家對變革的期待。
現在,壓力最大的無疑是王皓和馬琳。
王皓這邊,男隊雙打的短板被王勵勤直接點了出來,成績的起伏讓他始終站在風口浪尖。而女隊的馬琳,同樣面臨著雙打項目上的挑戰。
他們的選拔,最終還是要看綜合實力的評估,但外界的質疑聲,不可能不被納入考量。
說白了,國乒的教練崗位,從來都不是一個安穩的飯碗。它不僅要求你有過硬的業務能力,還得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能頂住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這次選拔,無論最終誰上誰下,都將深刻影響國乒下一個周期的走向。
對于球迷來說,我們關心的不是誰的烏紗帽更穩,而是王曼昱們到底能不能有一個穩定的主管教練,讓她們安心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