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和親似乎稱不上什麼好事,許多時候,都是葬送了那些女子的一生。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昭君出塞的故事,并且被王昭君的氣魄所感動。
而和親制度在中國由來已久,這是一種穩定政權的有效制度。
一直到清朝都還有將公主送至邊塞和親以確保邊疆安定的傳統。
盡管對于國家來說,公主和親無疑是一件有利于天下和諧的事情。
但對于遠離故土的遠嫁公主們來說,這是一次殘酷的分別。
古時候交通不便,遠嫁邊疆基本就意味著與家人此生不復相見。
但凡事總有例外,在眾多為國遠嫁的公主中,有一位公主的故事則充滿了傳奇色彩。
遠嫁途中她突然停下腳步,就地生子,甚至建立了國家。
這究竟是哪位女中豪杰?
談到和親這一特殊的歷史現象,最早還要追溯到漢朝時期。
正如我們所說,和親實際就是一種有目的的政治手段。
和親制度與朝貢制度有著緊密聯系,有著很深的政治意義。
說是兩族和親、結為親戚,本質上就是相互牽制、確保平衡。
最早和親的公主,是代表漢朝前往匈奴,實際上有些被迫的意味。
對于漢朝天子而言,將本朝公主嫁出是一種恩賜,對方應當十分感激。
而對方也會覺得,漢朝公主到來后相當于自己手中的砝碼。
因此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僅西漢就送出了12位公主進行和親。
然而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些嫁到遠方的「公主」并非都是天子女兒。
她們都是從各處精心挑選出來的,無論是家境還是外貌都需要經過考量。
只有各方都符合條件的,才會獲得這個代表無上榮耀的「公主」稱號。
只是可想而知,正常家庭誰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兒作為公主和親。
因此,說是一種榮耀不如說是將國家安定的責任強壓在女子身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