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是萬能的,別怕,不管是任何菜式,出鍋前放一丟丟,總會遇到你想要的味道;(糖,不是為了讓菜變得甜膩,而是作為味引,激發出足以挑撥你味蕾的口感)
2、豆瓣醬在肉類處理上,是不會犯錯的存在,最簡單的,放油,放豆瓣醬和肉沫,加一點點料酒去腥,就可以得到滿滿一碗辣肉麵的肉醬,放在冰箱裡吧,什麼時候餓了,下碗麵條澆一點這個肉醬上去,端在面前,是一碗麵條嗎?不,是一碗準備時間只需要5分鐘的幸福。
3、蠔油在好多素菜的處理上,完全可以替代鹽,而且有著鹽沒有的那股「鮮」味,最直接的就是花菜,尤其是乾鍋花菜。洗乾淨瀝乾,然後下油,放一點點花椒或者辣椒,把花菜放進去,一滴水也不要加,感覺差不多了,放耗油+生抽,別放鹽,出鍋,有追求的就再放些五花肉片進去,嚐嚐,是不是覺得外面的干鍋簡直是垃圾?
4、初學者,不要想著一氣呵成,很多東西是可以在烹飪過程中不斷調整的,容錯性巨高,特別是烹飪時間較長的菜式,例如蒸菜。大個比方:梅干菜扣肉,前面不羅嗦,就說上蒸鍋開蒸之後,每隔半小時用筷子舔一下,覺得鹹了趕緊吧里面的汁水逼出來一點,覺得淡了就加一勺老抽進去,覺得不夠甜就放一小粒冰糖在邊邊,容錯性巨高。
5、洋蔥沒有什麼味道,它的全部價值在于增香。舉個例子:最最最最簡單的,炒雞蛋,加一兩片洋蔥進去,感覺是兩個菜。
6、刀工沒有那麼重要,現在的廚房懶人工具太多了,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練習刀工上,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還容易受傷。
8、湯類中的「鮮」,我指的是的尋常湯類,不外乎來自這四種東西——筍、肉、味精、白胡椒粉(評論提醒,還有一種,但我不經常做,就是菇類)。這也是我經常做的幾道,極其方便。比如,上海菜中有一道「醃篤鮮」,冬筍、精肉、鹹肉,一比一比一入鍋,一大鍋,熬著吧,啥也不用放,真的其他啥也不用放(薑片和料酒去腥還是必需的),1個小時後出鍋,撒點蔥花,冬天裡簡直是。。。王菲有首歌叫什麼來著?天上人間是吧,誒。
9、用豬油,比其他任何的大豆油或色拉油炒出來的菜,都要香,我用過一次就上癮,唯一的缺點就是凝固點太高了(很多人評論糾正我是低?我也搞不明白了,如果普通油凝固需要零下1度,而豬油凝固零上5度,到底是誰高誰低呢?),很容易就變成膏體,冬天是需要用勺子挖的。
再比方,那個薯條,我隨便怎麼都弄不出那種麥當勞的風味,口感一模一樣,就是沒有那種風味,最後問題出在,土豆切條之後需要用牛奶浸泡一晚上,沒有牛奶用奶粉也可以,這樣會有若有若無的奶香味道,味蕾再發達的人,別人不說,這種味道你要能領悟原材料估計得靠緣分。
11、最後的最後,大家都是一雙手,廚藝這東西練練總會上去的,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家裡的調料一定要齊全,不然就會變成我,經常戴著口罩圍著圍裙坐電梯到小區門口超市買缺的調料(那回頭率老高了)。郫縣豆瓣醬、料酒、老薑、蒜瓣、老抽(醬油)、生抽(鮮醬油)、香醋、白醋、白砂糖、老冰糖、白芝麻、小磨麻油、甜麵醬、蠔油、辣椒面、五香粉、八角、桂皮、香葉、咖哩粉、白胡椒粉、鮮辣粉、花椒粉、椒鹽、孜然粉、番茄醬、濃湯寶(牛肉、豬肉和老母雞)、蜂蜜、老乾媽豆豉醬。
這些調味品有共同的特徵——1、保質期較長,常備著,不容易壞。2、使用頻率極其頻繁。3、要麼不用,一旦那道菜式需要用到,而你恰恰缺少,那這道菜基本就屬于做不了了,非要不可的那種。
今天的食譜,喜愛料理的你喜歡嗎? 趕快分享給其他朋友哦!
就愛醬吃 給你最棒的美食料理食譜,請多多關注哦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