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問:為什麼網球運動員的商業價值那麼高呀?
先說網球的歷史
網球和高爾夫,馬術一樣,本身就是傳統的貴族運動之一,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入門門檻高,無論是場地、裝備等,從一開始就篩選了部分人群,因此主要由精英參與,就算普及到大眾,愛玩的人經濟條件都不差。網球學起來真的貴,更何況密集地學。普通人真的玩不起。
說起網球,就要提到四大賽
網球的四大賽事
網球四大賽事:澳網塑膠硬地、溫網草地 、法網紅土地 、美網水泥硬地。
一開始,男子獎金通常也更高,WTA和ATP的合作促使男子和女子網球賽事的獎金開始逐步持平。後來,幾位頂級女子選手的崛起,比如,莎拉波娃,大小威廉姆斯,尤其是小威!大滿貫拿到手軟。
一個大滿貫冠軍,光獎金就有2000W+,閃瞎了我的窮眼
2024年1月,鄭欽文0-2不敵薩巴倫卡,拿下澳網亞軍,獎金1725000澳元,約人民幣814萬。
美網和溫網的收入會更高一點
日本的大阪直美就拿了兩次美網冠軍,能走到大滿貫決賽的都補不是一般人。
可想而知,德約科維奇24個大滿貫賺了多少錢?
關于網球運動員的場外收入(商業價值)
大家都知道,產品代言都是要看針對的消費人群的,當年香奈兒找了李玟coco代言,被香港貴婦們集體寫投訴信,因為覺得調性不符合。很多粉絲在偶像代言產品后都會去買,也是為了維護偶像的帶貨能力,萬一沒有賣好,也許很快就沒有下次合作了。
網球的觀眾席上都是非富即貴的人物,帶動的資產行業也都是高奢檔次。比如溫網,簡直就是Ralph Lauren秀場。
一旦成名,各種奢侈品代言就來了。
所以,大家可以去留意一下,請網球運動員的品牌都是基本上高奢,高奢代言費就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