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看《甄嬛傳》的時候,根本分不出來真正的壞人是誰。
當時就覺得華妃是最壞的,囂張跋扈、恃寵而驕,還給剛進宮的夏冬春賞了「一丈紅」。
可是往后看才發現,原來皇后才是終極大boss。
表面上是不爭不搶、母儀天下的溫柔中宮,實際上是一個蛇蝎心腸、城府極深的女人。
而華妃可能到死也不知道,皇后對那麼多嬪妃痛下殺手,甚至謀害了自己的親姐姐純元。
但是為何會對驕橫的自己視而不見呢?
這背后的一切居然都是皇后對華妃的算計,簡直太狠毒了!
皇后,雖然作為后宮的「正宮娘娘」,地位尊崇,但她的權力并非不可動搖。
華妃就沒把她這個皇后放在眼里。
不僅當面讓下人打翻了皇后賞的點心,還把皇后送過來的宮女福子弄死了。
可以看出來,華妃是一點都不相信皇后的,這讓皇后對她根本沒有下手的機會。
所以皇后并未選擇直接硬碰硬,而是采取了其他的對策,背地里悄悄地對付華妃。
她知道,華妃的直率和快人快語,是她性格上的雙刃劍。
如果皇后明面上為難、對付華妃,不僅可能激起皇帝的怒火,還可能讓華妃的「真性情」成為她反擊的利器。
于是,皇后選擇了「視而不見」,實則是在暗中布局。
她利用華妃對皇帝的癡情,巧妙地在皇帝身邊安排新人,如甄嬛、安陵容。
以此激發華妃的嫉妒與不安,讓她在爭寵的漩渦中越陷越深,最終自我消耗。
而且我們都知道華妃的背后是年家,是連皇上都不得不顧忌的「大山」,更別說皇后了。
年家的權勢與影響力,讓皇后在行動前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如果對付華妃,等于和年羹堯、整個年家作對,這對皇上的前朝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皇后是個聰明人,她不會選擇去干一件對自己和皇上都沒有好處的事情。
此外,劇中皇后自己的宮中從來不用香,都是擺放一些瓜果,散發出自然的果香。
這就說明,華妃宮中歡宜香的秘密她是知道的。
所以華妃根本懷不上孩子,皇后這個打胎小分隊的隊長也沒必要對付她。
皇后真正想害的是每一個懷上孩子的嬪妃,她不允許這些孩子生下來。
至于華妃,懷不上龍胎,就不是皇后的主要針對對象,所以皇后平日里面對華妃的言語挑釁,都選擇了隱忍和讓步。
可見皇后心中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她的「視而不見」并非毫無作為,而是暗藏鋒芒。
皇后也在等待,等待那個能夠一擊必中的最佳時機。
因為她知道,宮斗并不在于一時的風光,而在于長遠的布局與謀劃。
所以皇后的智慧在于隱忍與布局,以靜制動,洞察人心,借力打力,最終實現長遠目標。
當然這不僅是后宮的生存哲學,也是人生與職場中的寶貴智慧。
在面對挑戰時,我們要記得保持冷靜、深思熟慮,懂得利用資源、把握人心,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