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韓劇說韓劇,一部值得一看的催淚高分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詮釋了多少已近黃昏的老年人的心中所盼。在說這部劇之前,我想解釋一下為何我作為一個27出頭的小伙會這麼喜歡看韓劇。曾經有人說過一句話,說看劇看得不僅是劇,更是人生,如果能夠隨便看一部劇就可以領悟人生多樣,那便是看劇的最高境界。
看韓劇就像是在收集名人名言一樣,或許韓劇里面的東西會過于浮夸,但是可以讓人學到東西的韓劇還是有的,比如這部《我親愛的朋友們》。因為這部劇讓我知道了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人到黃昏什麼更加珍貴。
《我親愛的朋友們》在2016年熱播,距離現在已經好多年了,但是卻在當下完美的揭露了社會上存在的很多家庭問題,也就是子女和老人如何相處。
該劇由金惠子、羅文姬一眾老戲骨領銜主演,咋一聽這些人,我們都知道這些人都是韓國國寶級演員了。這些人不是上了年紀的就是已經七老八十的,剛好與劇中的人物形象契合,他們真實演繹出了老年人們的痛處和淚點。
在這部劇中,印像最深的就是喜慈阿姨和兒子敏浩之間的母子關系,還有申久和妻子文晶雅之間的夫妻關系了,看到他們之間從曾經的互相依賴到爭吵不斷,不禁戳到很多人痛處,處處是淚點。喜慈阿姨因為丈夫的不幸去世而獨自面對三個兒子的厭棄,兒子們因為其贍養問題而經常爭吵不休,大兒子還直言埋怨喜慈為何沒有和老父親一起走而獨活于世。
喜慈因為受不了兒子們的冷眼相待,加上失去丈夫受不了孤獨而選擇輕生,關鍵時刻被老朋友們救下。喜慈盡管與三個兒子相處不融洽,可畢竟是母子連心,小兒子敏浩嘴上不在乎喜慈,可是心里是多麼疼愛自己的母親喜慈。
一、催淚點一:喜慈與兒子敏浩的母子情
喜慈也知道小兒子敏浩很善良很孝順,也正因為如此才不忍麻煩兒子選擇忍受孤獨,可是老人最怕的就是在罹患老年癡呆之際孤獨的活著。喜慈和小兒子敏浩的相處方式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很多年輕十分相似。老父老母不想麻煩子女選擇回故鄉養老,可殊不知無形中給子女增添了更多的麻煩。
贍養老人,如何贍養成為了當下許多獨生子女最為頭疼的問題。譬如我個人,在父母年輕的時候,我其實討厭父母的時間更多一些,嘴上說討厭,可心里在時刻擔心他們,希望他們可以長命百歲。
劇中的敏浩又何嘗不是。還處于中年的父母都經常與我發生不愉快,更何況等到他們人到黃昏的時候呢。
敏浩得知喜慈換燈泡摔倒而忘記換鞋換衣服奮不顧身奔回家,還因為疲憊而睡在喜慈懷里,這一幕看哭了不少觀眾,也看哭了我。喜慈和敏浩明明互相關心著彼此,可是彼此都不想麻煩彼此而選擇互相折磨。
二、催淚點二:申久與晶雅阿姨之間的老夫老妻情
在《我親愛的朋友們》里,申久和晶雅有三個女兒,他們年輕的時候有一個兒子,可是兒子因為社會現實的殘酷而夭折,晶雅為此一生都活在內疚中,她疲于奔命小心翼翼活了一輩子,希望丈夫申久可以在晚年帶著自己去世界環游,可是活得很現實的申久認為吃好穿好就行了,沒有去旅行的必要。
申久沒有什麼文化,是一個熱情勞作的人,人到黃昏了還出去當門衛,只為了讓三個女兒沒有負擔,可是這樣的他卻得不到妻子和女兒們的理解。這樣的男人同樣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應該說大多數男人都是如此。
人到老年,已經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何必想著如何去玩樂搞時尚,大家或許都是這麼認為的,可是在辛苦了一輩子的妻子看來,人到老年才是真正過自己人生的時候。年輕的時候都在為家操心勞碌。
晶雅和喜慈這樣同病相憐的女人和其他一樣有著無數辛酸淚的老年婦女走到了一起,并建立了深厚友誼,最后,她們才明白人到黃昏,親情已經不如當年,更加珍貴的是在一起彼此照應和嘮嗑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