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鄭」歷史!
8月3日晚,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單決賽「開戰」,中國選手鄭欽文迎戰克羅地亞選手維基奇,最終鄭欽文6-2、6-3戰勝維基奇,拿下中國網球首枚奧運單打金牌。
在觀看鄭欽文和維基奇的精彩對賽時,不少網友發現,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平整、光滑的硬地網球場不同,兩人是在一片「紅土地」上進行比賽的。
圖源:微博@咪咕體育
獲勝后躺地上慶祝的鄭欽文,背上還粘了一大片紅土。
圖源:央視網視訊截圖
所以,為什麼要讓運動員在紅土地上打網球?
1 「紅土榮耀」
事實上,這可不是什麼「紅土地」,而是打網球專用的紅土場(Clay Courts)。至于為什麼要在這種地面上打球,還得從紅土場的誕生開始說起。
公元12~13世紀,一種在室內用手擊球的游戲風靡于法國教士群體,以調劑單調的生活。
後來,這種游戲逐漸在英法等國流行,還擁有了專門的場地、球拍和「網球」的名稱,近代網球運動的雛形就此誕生。
1873年,近代網球之父、英國少校沃爾特·克洛普頓·溫菲爾德對當時的網球打法加以調整改良,提出了一套接近于現在網球打法的新體系,運動場地也被他正式從室內搬到了室外的草坪上。隨后,溫菲爾德還寫了一本名為《草地網球》的書,在書中對這項運動進行了詳細的規則介紹和宣傳推廣。
很快,新的「草地網球」就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室外運動之一。但不久之后,這項運動的一個「缺陷」也浮上了水面。
19世紀80年代的某一天,多次獲得溫網冠軍的英國網球運動員威廉·倫肖和他的孿生兄弟歐內斯特·倫肖在法國戛納地區訓練時發現,網球場內的草地在烈日烘烤下極易枯萎,流行多年的草地球場和法國南部的溫度條件「犯沖」。
不得已,他們只能另想辦法「拯救」球場。最終,兄弟二人在距離戛納6千米的Vallauris(一個專門生產手工陶土制品的村莊)找到了一些用廢棄陶罐磨成的紅色陶土粉末,并決定把它們鋪在球場上。就這樣,倫肖兄弟創造了最初的紅土網球場。
經過140余年的發展,紅土場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本屆奧運會的網球賽場——法國羅蘭·加洛斯體育場,
該體育場于1928年建成,其名稱來源于法國民族英雄羅蘭·加洛斯。
一直以來,羅蘭·加洛斯體育場都是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之一的法國網球公開賽(法網)舉辦地,本屆奧運會將網球比賽舉辦地定在這座體育場也很合乎情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