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些壓力。」
陳芋汐停頓了幾秒,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她努力憋回去,但在說出「一些外界的否定吧」后,再也說不出一句話。
陳芋汐試圖用左手捂住雙眼,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但眼淚卻從指縫汩汩流了出來。
這是一場憋了三年的哭泣。
東京奧運會上,拿了銀牌的陳芋汐,站在領獎台上,強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因為她不喜歡在公眾視野里流露出過多的情緒。
但這次不一樣,三年來外界的噪音像潮水一樣吞沒她:包括她的家庭、她的傷病、她的成績以及她的隊友……陳芋汐小心翼翼藏了很久的情緒,在這一刻終于得到了釋放。
01.上一個「天才少女」
賽后的采訪間,全場目光都聚焦在冠軍身上。
記者問全紅嬋:怎麼看待「天才少女」這一稱號?
全紅嬋面有慍色,「我不是你們所說的天才,都是練的,一遍一遍地練……」
一旁的陳芋汐已恢復了一如既往的狀態,安靜地坐在隊友旁邊。不知是否還有人能夠記起,上一個被稱為跳水「天才少女」的,正是陳芋汐。
吳敏霞恩師史美琴是第一個發現陳芋汐天賦的人。
看到在平衡木上「瞎玩」的陳芋汐時,史美琴提醒陳父,你女兒是跳水苗子,但夫婦倆不為所動。
按照最初設想,陳芋汐原本走的奧數而不是奧運這條路。
讀幼兒園時的她,已經展現了學習的能力,對于求面積、求體積的數學題以及乘法口訣表,都已能倒背如流。
但命運從不循規蹈矩。或許是身體里流淌著父母的體育基因,陳芋汐對體育有著更大的興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