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歐洲系集模式模擬圖。(點圖可放大/翻攝)
根據氣象粉專最新分析,先前討論可能在本週末生成的台風或熱帶系統,其形成的「低氣壓雛形」目前仍在持續醞釀發展中。匯集各大數值預報模型的初步結果顯示,現階段預測此系統未來最有可能采取的路徑是「通過巴士海峽」,這仍是所有情境中出現機率最高的選項。
那麼,這個醞釀中的擾動是否會對台灣構成直接威脅(即侵襲台灣)呢?「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在其官方社群平台強調,這關鍵性地取決于兩個主要變因的交互作用:首先是未來低氣壓擾動(或稱熱帶擾動)實際形成的具體位置;其次則是系統中龐大的低壓帶內部環流勢力之間的拉扯與角力結果。而整個系統的走向動向,最終還需要
觀察其與盤踞在西北太平洋區域的副熱帶高壓系統之間的互動狀況才能綜合判斷。
台灣台風論壇的專業團隊進一步說明,盡管最近的系集預報(一種顯示多種可能路徑的預報方式)路徑范圍已經比起早先預報有「稍微收斂一點」的趨勢,意味著預測的不確定性空間有縮小跡象。但論壇仍強烈建議公眾與相關單位「再耐心等候2到3天的時間」。原因在于,系統的整體發展態勢預計在這段期間內將會更趨明朗化,包含其強度、結構整合與確切引導氣流方向等重要資訊都將更為清晰。目前預報的變數仍然非常大,從低氣壓是否能順利增強成形,到其最終會沿著哪條路線移動,都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因此氣象單位與防災機構都必須「持續密切觀察」,掌握最新的數值預報調整資訊。
在諸多不確定之中,當前預報信息較為一致、相對能確定的關鍵趨勢是:從本週末開始,一路到下週期間,台灣的天氣將會受到此低壓帶或外圍環流的影響。特別是台灣南部地區(如高屏、台南)以及東部地區(如花蓮、台東),將容易出現明顯且偏多的降雨現象。提醒民眾若有前往上述地區的行程安排,務必留意最新的天氣預報信息,并做好相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