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后臺收到這麼一句話。
留言來自一位剛剛經歷分手的女生。
問候幾句之后,她向熊講述了她的兩段感情經歷及一些感情困惑。
她說,第一段感情在大學期間,那時候第一次知道喜歡一個人的感覺;
覺得可以為對方付出全部,甚至可以為對方與全世界為敵的那種。
但她的無限付出,換來的是,對方劈腿了同系的另外一位女同學……
雖然過程痛苦,但通過這段感情,她也懂事很多:
懂得女生應該為自己而活,最好是要有自己的事業;懂得在感情中付出太多是可能會受傷的……
于是第二段感情,她堅信「不能讓男人影響自己拔劍的速度」;
雖說是談了男朋友,但一直是拼命搞錢,忙工作的狀態,最終對方也因為聚少離多提了分手。
「是不是我這種就不適合戀愛啊?」
才不是呢~
哪有那麼多天生就很會戀愛的人呀,大多數人都是在感情中淌過河、踩過坑,才慢慢找到合適的人,遇到長久的愛情。
在熊看來,這位女生或許只是踩了感情中的一個「坑」罷了——
在男女交往中,忽略了分寸感的重要性。
其實,任何關系都要掌控分寸感,愛情也是一樣;
愛一個人,不是一味討好,也不是刻意遠離,而是要學會堅守好自我和他人之間關系的界限。
那這分寸感要如何掌控呢?
今天吶,就給大家分享一本專門講分寸感的書。
書名就叫:《掌控分寸感:如何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關系》。
書的作者珍妮·米勒,是英國心理治療師,在人際關系方面,她還是國際大拿。
如書名所示,這是一本超實用的人際關系之書,講述了包括職場、朋友、家人、愛人之間的分寸感問題。
當然今天呢,會著重和大家分享愛情中的分寸感這一部分。
希望大家能避開這個男女交往禁忌,擁有舒適甜蜜的愛情呀~
失去分寸感的情侶都是哪樣的?
首先,必須先和大家說明的是——
分寸感很重要,但對于分寸感的界定,每對情侶都是不一樣的噢。
這本書無法給出一個客觀的分寸感界定,也無法給到。
在我看來,兩個人相處的舒適區間,就是分寸感。
一旦雙方或者有一方在相處中,覺得不舒服了,那麼就說明失去了分寸感。
分寸感無關對錯,只關乎兩個人在一段感情中的感受。
說得具體一些,感情中的分寸感就是,既要懂得付出有度,還要懂得關愛自我,缺一不可。
基于此,我再跟大家分享作者在書中列舉的,失去分寸感常見的兩種情感關系模式:
1. 家長孩子式關系。
即:男女交往中,一方表現得像家長,另一方則像個孩子。
扮演家長的一方,往往無法忍受對方放浪形骸,扮演孩子的一方則疏于照顧對方,沒有主導權。
作者說,處于這種情感模式的情侶,在一開始,其實是特別容易互相吸引的;
一方喜歡照顧人、被依賴,另一方則喜歡依賴、被照顧,形成互補的情感模式。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開始吸引雙方的東西變成問題的源頭——
扮演家長的一方,會覺得總是自己一個人在負責計劃、買禮物、管理家庭,從而感覺委屈:
「什麼事都要我一個人來做。」
「為什麼付出的總是我?」
「總要有個人保持理智吧。」
……
而另一方會因為對方像對孩子似的對待自己而心懷怨懟:
「你不尊重我的觀點。」
「你太在意錢了。」
「你太強勢了。」
……
就這樣,一方覺得自己付出太多,另一方又覺得自己的生活被掌控太多;
兩人之間沒有掌控好分寸感,從而讓一段感情陷入危機。
2. 搭伙過日子式關系。
搭伙過日子式關系,大多會出現在夫妻,或是在一起時間比較久的情侶上。
雙方共同組成了一個工作團隊,一起維持家庭完整、維持生計;
會在周末或晚上加班,沒有時間享受自己的生活,陪伴對方。
比起談論感情,雙方的工作價值觀和目標高度相仿,都認為一旦工作到一定年齡,存夠錢了,就可以開始享受生活了。
不用交流,彼此也都默認:
「退休后的時間就是我們倆的了。」
「我們要理智,該浪漫的時期早就過去了。」
「首要任務是要照顧好孩子。」
……
而這種關系下,生活可能會變得很富足,但感情也會如同缺氧一樣令人窒息。
你可能想不起來和上一次和這個人一起大笑是什麼時候了……
你可能感受不到對方是個異性,更多只是一起奮斗的室友了……
對此,作者也建議處于這種情感模式的情侶夫妻們,或許要明白:
房貸確實要還,孩子也要照顧,但別忘了兩個人當初為什麼會在一起?
是為了搭伙、買房子,還是因為愛情和樂趣?
把握分寸感的小tips
不過,處于以上情感模式的情侶們,也不要太過于焦慮噢。
在書中,作者給出了一些把握分寸感的小tips。(對所有情侶也都適用)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感狀態,選擇對自己有用的tips,付諸實踐噢~
1. 不要靠這段感情滿足你的所有需求。
這會對一段良好感情造成巨大的壓力。
如果你愛腳踏車運動,而另一半討厭,盡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們在這段愛情之外做的事情也是一段健康的愛情必不可少的,這些事情也會反過來為這段愛情帶來活力。
2. 共同承擔兩人日常生活瑣事的責任。
你擅長做飯,另一半擅長洗碗,這也算共同承擔,沒必要每件小事都要兩人一起做。
3. 就算有些事情更合對方的胃口,你也要欣然加入,并享受其中樂趣。
看到另一半開心也是最棒的,別忘了笑聲也是會傳染的。共同承擔兩人一起出游的責任,輪流組織。
4. 尊重對方并表現出來。
向對方說感謝,要真心實意地,在外人面前給對方留面子。對方可能讓你感到不開心,但不要搞得人盡皆知。不要翻白眼,尊重這段感情。這是底線。
5. 安排一天中相處的時間, 如一起吃頓飯、喝咖啡,抑或通電話,以及統一睡眠時間。

有句話說:
「愛是付出,但也需要智慧。」
熊是這麼理解的:
愛一個人
是超越本能以外的付出
需要時間、精力的投入
但愛也需要智慧
這個智慧不一定指技巧、方法
而是要時刻記得
為對方付出的前提是
「愛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