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得恩說,預計10月下旬,菲律賓東方海面可能有熱帶擾動形成發展。(圖/翻攝「林老師氣象站」臉書)
記者陳俊宏/台北報導
入秋何時降溫?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根據今晨歐洲EC-AIFS最新數值模式模擬資料顯示,10月20日前後機會大,此波降溫最大降幅可達10度,局部地區會相當有感。
林得恩在「林老師氣象站」臉書提到,此波降溫有以下3個特徵,第一,是入秋後第一波明顯的降溫,目前評估持續時間約3至5天。
林得恩說,第二,屆時中部以北、東北部、東部白天高溫將從目前的35度,驟降至25至29度,不過,中南部的白天還是一樣熱,早晚才有涼的感覺;第三,最大降幅可達10度,局部地區會相當有感。
林得恩指出,至于後續是否還會有熱帶擾動或颱風影響台灣,預計10月下旬,菲律賓東方海面可能有熱帶擾動形成並發展,但目前環境仍在調整,不確定性仍大,需持續追蹤觀察。
提醒:降雨、降溫天氣外出注意防寒保暖,體弱人群要防范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此時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或容易加重,注意保暖的同時要關注身體變化,做好健康防護。
具體來看,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根據氣溫適當增添衣物,重點保護頸部、腰部、腹部和腳部,避免穿堂風直吹。
其次,外出做好防護。降雨天氣,建議少騎腳踏車或電動車,外出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道路濕滑和積水,確保駕駛安全。
注意均衡飲食。可適量吃一些能增強機體抵抗寒冷的富含蛋白質及高熱量的食物。保證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飲食以低鹽、低脂為主,每日充足飲水。
注意室內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天至少開窗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以上,降低呼吸道疾病傳播風險。
保證充足睡眠。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適度鍛煉,提升機體免疫力。
防范呼吸道疾病。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積極接種流感疫苗。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科學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掩住口鼻,盡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有呼吸道癥狀時及時就醫。
關注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做好保暖措施,早上醒來后不要馬上起床,給身體一個適應直立狀態的過程,外出不要過早。按時服藥,注意監測血壓、心率指標。
預防關節疾病。有舊傷或關節炎的人群,要注意關節局部保暖,可佩戴護膝、護腕等護具,避免長時間處于潮濕寒冷環境,適當進行關節活動鍛煉,增強關節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