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最「另類」的作家。
他的文字自由又荒誕,然而卻能在荒誕中看到對世界的反諷刺。
他是中國最富創作力的作家之一,可惜在45歲的時候因心臟病驟然去世。
英年早逝的他,讓人心生惋惜。
好在他留下了大量文學作品,代表作《黃金時代》、《沉默的大多數》都很受讀者歡迎,這也是他這一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王小波的文字一向是樸實無華的,可簡單樸實的文字往往具有更大的ㄕㄚ傷力,能帶給讀者更多的心靈觸動。
1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 到了中年以后,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年輕時候我們總喜歡熱鬧,喜歡呼朋喚友、高談闊論。
那時候大家都是初入茅廬,窮得理直氣壯,瀟灑得不顧一切。
可漸漸地你會發現,有些人悄無聲息地退出這些喧囂,組建了家庭,擁有了另一個天地。
到了中年之后,你更會覺得,自己在這世間,除了家人和一兩個摯友,真的已經一無所有了。
人生是一個不斷得到的過程,得到愛情,得到婚姻,得到子女,但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
失去熱情,失去熱鬧,失去了對生活最初的幻想。
2
一個人快樂或悲傷,只要不是裝出來的,就必有其道理。你可以分享他的快樂,同情他的悲傷,卻不可以命令他怎樣怎樣,因為這是違背人類天性 的。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情緒,他的快樂和憂愁,都是有其原因的,只是有時候不方便說出來罷了。
就像黛玉葬花,絕不是只感嘆花瓣凋零那麼簡單,所有的悲春傷秋,都有其內心說不出的傷痛。
在教育小孩子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說:別哭了,不許哭。
其實孩子是最能真實表達自己情緒的,開心就笑,難過就哭。
可長大后的我們,卻失去了哭與笑的天性。
3
一個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一切摧殘,想通了這點,任何事情都能泰然處之。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大概真的是為了歷劫。
要經歷人生的不同階段,挑戰不同時期的學習和成長,接受磨難,接受打擊,最終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就像之前那句流行語: 我只是來人間歷個劫,回去就飛升啦。
4
我時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來思考問題,很多煩惱就變得易解。
你簡單,世界就簡單,你復雜,世界就復雜。
有時候不是煩惱太多,而是我們想得太多。
所以,人總要保持點童心,用孩子的思維考慮問題的時候,很多煩惱就會自動消失。
5
我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這是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一書中寫到的,正如古人所說:沉默是金。
有時候,選擇沉默恰好能夠洞悉到更多人性,因為言多必失,因為旁觀者清。
世人大多時候都忍不住要滔滔不絕,忍不住要發表個人感慨,卻忘了沉默才是一種大智慧。
6
雖然歲月如流,什麼都會過去,但總有些東西,發生了就不能抹ㄕㄚ。
雖然我們說人活著就是一場歷劫,任何外在之物都是生不帶來,ㄙˇ不帶去。
但有一樣東西是獨屬于你的,那就是你的經歷。
你在人生路上收獲的感動和真情、你珍貴的青春回憶、你享受過的天倫之樂,這些都是永遠屬于你的。
7
你知道什麼是天才的訣竅嗎?那就是永遠只做一件事。
世上有天才嗎?
也許有,那只是極少數。
大部分的天才也是天賦加勤奮造就出來的。
音樂家莫扎特從小就被稱為「神童」。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很小的時候就在父親的指導下進行了專業的訓練和大量的練習,才能一夜成名。
哪有什麼隨隨便便的成功,不過是日復一日、堅持不懈的結果。
8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說實話,現代人都比較焦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和困惑。
在焦慮的影響下,我們總是很容易就把負能量渲染出來,常常指責別人,把自己的痛苦都歸結到旁人身上。
其實,真相往往比較殘酷,你的痛苦,都是你的無能造成的。
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逐漸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埋怨別人,沒有一點用處。
9
不幸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你別無選擇,假如能夠選擇,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時此地。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被灌輸「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
但是命運的神奇就在于,它往往出其不意,很偶然地就把我們帶到一個不知所措的境地。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也有著自己躲也躲不掉的宿命。
人生就是一場遇見,不管好壞,遇見即是緣分。
寫在最后
年輕的時候,
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
到了中年以后,
才知道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