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呂氏春秋》不知而自以為知,百禍之宗也

温晗晗 2023/08/03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召集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這部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在秦國統一全國前完成。

一、不知而自以為知,百禍之宗也。——《呂氏春秋.有始覽》

點評:宗,就是根本、根源。一個人本來不知道,卻還自認為知道,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這就是造成一切災禍的根源。

二、知不知,上矣。過者之患,不知而自以為知。——《呂氏春秋.似順論》

點評:一個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自知之明,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凡是經常犯過錯的人,都是因為自己不知道,卻偏偏還以為自己知道,認不清自己。

三、言之易,行之難。——《呂氏春秋.不茍論》

點評:很多道理,說起來很容易,但真要付出行動,把道理落實在實踐當中,那就很難了。當然,能夠踐行真理的固然是好的,能夠知道道理的也算不錯了,最怕的就是不懂得道理。

四、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學——《呂氏春秋.孟夏紀》

點評:人生最明智的事情,莫過于修身養性了,身心健康,才是最為重要的;而修身養性最重要的,那就是學習了,如果不通過學習,就不會懂得是非對錯,不知道修正自己。

五、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天之道也。——《呂氏春秋.似順論》

點評:所謂「物極必反」,白晝時間到了最長的時候,就會轉而變短;白晝時間到了最短的時候,就會轉而變長,這是天道運行的規律,永遠都不會改變。

六、令苛則不聽,禁多則不行。——《呂氏春秋.離俗覽》

點評:如果制定的法令太過苛刻,下面的人就無法遵守;如果政府制定的禁令太多,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下面的人就沒有辦法實行了。

七、貴富而不知道,適足以為患,不如貧賤。——《呂氏春秋.孟春紀》

點評:如果身處富貴,卻不懂道,沒有智慧,那富貴就會變成禍患,還不如貧賤。因為貧賤之人,即使心中有惡念,也沒有那麼多條件和機會去造惡業。

八、知美之惡,知惡之美,然后能知美惡矣。——《呂氏春秋.有始覽》

點評: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沒有絕對的。如果知道美麗中也會有丑陋的地方,丑陋中也會有美麗的地方,那就真正懂得什麼是美麗,什麼是丑陋了。

九、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呂氏春秋.孟夏紀》

點評: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果發自內心的尊重老師,是為了向老師學道,那就不會計較他的貧富貴賤了。

十、愚之患,在必自用。——《呂氏春秋.士容論》

點評:愚蠢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自己無知無能,還聽不進別人的勸告。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