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乒壇的朋友們都知道,近年來中國乒乓球隊崛起了一位非常年輕有為的希望之星,2005年出生的他雖然現在也才19歲,但已經贏過隊內五大主力許昕、樊振東、王楚欽、梁靖崑、林高遠,不久前才在WTT澳門冠軍賽上連贏張本智和、林昀儒、王楚欽、邱黨奪得男單冠軍,此前更是多次摘得國內外大賽桂冠,世界排名已經上升到了第7的位置,他就是最近名聲大噪的小將林詩棟。
毫不夸張地說,目前中國乒乓球男、女兩隊的新生代選手中都沒有能與林詩棟匹敵的運動員,而與樊振東打法非常接近的他也非常有希望成為前者的「接班人」——那麼林詩棟為何能異軍突起?目前有哪些值得稱道之處?是否也存在不足?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分析一下。
眾所周知,隨著乒乓球技術的發展與國際乒聯器材改革的推動,前三板等細膩技術對輸贏的影響已經大幅度下降,單板質量對抗則成為了左右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而縱觀林詩棟近幾年的成長,我們可以看到他在這方面的造詣已經達到了「不講理」的地步,幾乎在各個位置都能發力爆沖,甚至包括最難的反手遠台反拉。
正是因為有以上優勢,所以林詩棟在面對任何名將時都非常有底氣,一方面正手具備極強的能力,另一方面反手回球質量更是達到了乒壇巔峰,近台速度超乎許多人的想象,中遠台反拉力道十足,一旦起板成功幾乎領先對手半拍,有時甚至給人一種「降維打擊」的感覺,的確厲害。
事實上在林詩棟之前,中國乒乓球隊已經有許多年輕選手曾嘗試在隊內站穩腳跟,比如2018年薛飛(1999年出生)就拿到了亞運會的男團資格,當時他也是19歲;徐瑛彬(2001年出生)早就贏過男隊六大主力,比林詩棟還多;向鵬(2003年出生)也曾被視為能與張本智和并駕齊驅之人,在各大青少年賽上馳騁。
然而和林詩棟相比,以上三人的狀態都是時好時壞,剛被教練組重視就開始掉鏈子。而林詩棟雖然也有過一些外戰敗績,但論穩定性明顯好得多,只要參加比賽就很少爆冷輸球,與名將對壘要麼拿下勝利、要麼輸得也不丟份,這也是他能穩步朝主力位置進軍的保障。
第一個問題,是林詩棟雖然進攻有余,但防守存在天然漏洞,那就是因為個人身材不是很高大,所以導致護台面積較小,容易被對手牽制——雖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但我們必須承認運動員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處于最佳的狀態,如果自己進攻發揮不佳,能否在防守中占得優勢?這是林詩棟無法回避的事情。
WTT澳門冠軍賽開打前,林詩棟在WTT阿拉木圖常規賽上連奪三冠,但男單決賽卻差點輸給18歲韓國小將吳晙誠,當時暴露的問題就是林詩棟進攻狀態不佳,結果被吳晙誠先防守、再反擊的套路打得近乎崩潰,自己在護台方面極度下風,所以他仍然要強化自己在被動情況下贏球的手段。
至于第二個問題,是林詩棟的打法對于單板質量的要求近乎極致,如果下滑就可能無法給對手造成威脅,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林詩棟的身體負荷也將比別人更多,相對更容易出現傷病:現在趁著年輕自然可以盡情釋放,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能否保障自己一直打出這樣高的質量?相信沒有人敢打包票。
類似的情況不但在樊振東身上也出現過,還有另一位中國乒乓球隊前輩也是如此,那就是張繼科——張繼科早年就是通過超強的身體素質來保障極高的單板質量贏球,但後來傷病頻發,成績也開始不斷出現波動,所以林詩棟不光要注重加強防守,就是進攻也得學會張弛有度才能穩步前進。
不可否認林詩棟目前正處于極速成長的階段,但越是如此、越容易忽視一些隱患,那麼大家對此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談談自己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