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饅頭的方法簡單,但想要蒸得又大又軟可不容易,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發麵。
為啥有時候麵團發了一天還是癟癟的?除了和溫度、濕度有關,還和發麵的方式有關係。我們都知道發麵要放酵母,但放多少酵母?怎麼放?很多人隨便撒一把,並直接撒在麵粉裡,這都是不靠譜的做法啊,難怪總是發不好面。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蒸饅頭的7大竅門,喜歡吃饅頭卻不會蒸的朋友快學學,學會後比外面賣的更好吃。
1、發麵加多少酵母?
酵母越多越好嗎?肯定不是,加多了麵團會發過火,有很濃的酸味,特別難吃。少了又發不起來,所以要掌握比例。一般情況下,麵粉和酵母的比例是100:1,一斤麵粉放5克酵母即可。
2、酵母怎麼放?
直接把酵母灑在麵粉裡是錯誤的。目前大多數人使用的是乾酵母,酵母菌處于休眠狀態,很容易失去活性,就無法發麵了。先用溫水把酵母化開,看一看酵母的活性,如果能產生氣泡,就是有活性,可以發麵。
3、麵粉裡要加白糖
酵母菌是一種微生物,通過呼吸作用能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讓麵團膨脹起來,這就是發酵的原理,但需要分解葡萄糖來完成。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向麵粉中加入白糖,就可以讓酵母菌快速繁殖,加快發酵。
4、最佳發酵溫度在40℃左右
酵母菌發酵,需要合適的溫度來保證其活性。如果溫度過低,活性會降低,這就是冬天發麵慢的原因。如果家裡有暖氣,可以把麵盆放在暖氣片旁邊,就可以促進發酵。也可以燒一盆溫水,微微燙手即可,把麵盆坐在盆中,並蓋上蓋子,也能快速發酵。
5、要發酵2次
麵團發酵好後,做成饅頭胚還要再發酵一次。經過揉麵,麵團裡的氣體都跑光了,如果直接蒸的話饅頭就不夠膨鬆,不大不軟。讓饅頭胚進行二次發酵,再產生一些氣體,然後再蒸就能變得又大又軟了。
6、什麼時候開始蒸?
有人開水上鍋蒸,有人冷水上鍋蒸,哪個對?都可以,但冷水上鍋蒸更好。冷水開始蒸,饅頭胚受熱緩慢,能讓酵母菌繼續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多,加熱的時間也更長,蒸出來的饅頭更加膨大鬆軟,口感更好。開水上鍋會讓饅頭迅速定型,沒有冷水蒸的大。
7、讓饅頭自然冷卻定型
因為剛蒸好的饅頭是最軟最香的,所以很多人直接拿出來吃,結果導致饅頭塌陷變形,是因為溫差太大,饅頭也「熱脹冷縮」了。正確的做法是先關火,讓饅頭在鍋裡自然冷卻,定型後再拿出來,就不會塌陷了,口感也很鬆軟,一般等5分鐘就可以了。
今天的食譜,喜愛料理的你喜歡嗎? 趕快分享給其他朋友哦!
就愛醬吃 給你最棒的美食料理食譜,請多多關注哦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