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免疫負債」還完了?專家示警,「免疫竊盜」來襲,全年都是流感季!今年秋冬恐面臨H1N1與H3N2雙病毒夾擊,重癥風險遽增。尤其兒童不僅併發重癥機率高,還可能成為家庭與社區傳播鏈核心,呼籲家長應盡早安排疫苗接種。
台灣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醫師指出,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截至2025年8月,全台流感併發重癥病例數較2年前同期增加超過2倍,顯示流感已從傳統的冬季高峰,逐漸轉變為「全年化流行」。今年夏季呼吸道檢出檢體中,流感病毒陽性率達2成,顯示疫情已不再受季節限制。
黃立民提醒,今年秋冬可能出現A型H1N1與H3N2「雙病毒株」共同流行。由于H3N2一向被視為「殺傷力最強」的流感病毒株,若與H1N1同時流行,恐導致更高的重癥與死亡風險,民眾務必提高警覺。H3N2有多兇狠?黃立民進一步解釋,若以流行季重癥比值作比較,B型流感為基準1,H1N1約為1.2至1.4,H3N2則高達1.5,代表流行規模一旦擴大,B流可能造成100萬名感染者出現重癥,H3N2則將造成150萬人重癥。他指出,H1N1至今已流行3年,依過往經驗可能進入「換季」,H3N2捲土重來的機率不容忽視。
新冠疫情對人體免疫系統的衝擊,也讓流感的危險性加劇。黃立民指出,新冠病毒會造成免疫系統T細胞損傷,導致免疫監視力下降,進一步造成「免疫竊盜」現象,不僅流感更容易侵襲,帶狀皰疹等病毒也因此活化,臨床上可見到皮蛇病例較往年多。
台灣兒童感染癥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醫師表示,兒童感染流感的風險是成人的5倍,感染後發展為重癥或需住院的比例顯著偏高。根據統計,未滿18歲的流感住院病人中,有7成未接種過疫苗,約2成甚至病情嚴重到必須進入加護病房治療。
除了本身風險,兒童與青少年還可能成為家庭與社區間的傳播核心。邱政洵提醒,兒少在家中傳播流感病毒的風險是成人的2倍,容易形成「家庭─社區─家庭」的傳播鏈,將病毒帶給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進一步增加整體醫療負擔。黃立民補充,日本一項研究顯示,為460名學童接種流感疫苗後,可間接減少一位老年人死亡,顯示兒童施打疫苗不僅保護自己,也能守護周遭脆弱族群。
疾管署規劃今年10月啟動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公費對象包括學齡前幼童、學生、65歲以上長者及高風險慢性病患者等族群。今年國內更首度引進鼻噴式流感疫苗,提供2至17歲兒童青少年自費接種。黃立民指出,鼻噴式疫苗相較于針劑疫苗,好處是能對上呼吸就有保護力,防止病毒散播;針劑疫苗則對下呼吸道的保護力較高,但無法預防病毒透過打噴嚏等方式散播。
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鼻噴式疫苗的保護效果比傳統針劑高出30%至50%,且因免除打針恐懼,更能提升兒少接種意願。美國已將其納入49歲以下公費接種,英國則推動學童校園施打,台灣醫界呼籲疾管署應加速評估,將鼻噴式疫苗納入公費體系。◎ 諮詢專家/黃立民醫師.邱政洵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