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的乒乓球比賽已經接近尾聲,國乒選手王楚欽的經歷大起大落——在混雙、男團比賽中,他與搭檔和隊友們成功登頂,拿到了兩枚金牌,但在男單項目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他卻僅僅止步于32強就輸給了瑞典選手莫雷加德,令人遺憾不已。
而隨著王楚欽的敗北,另一件怪事也被球迷們提起,那就是:所有在奧運會開打前奪得亞運會男單冠軍的國乒選手,都拿不到臨近的奧運會男單金牌,的確很奇怪!
關注乒壇的朋友們都知道,亞運會是國乒最重視的大賽之一,其備戰規格與奧運會、世乒賽旗鼓相當,比世界盃更受重視,而亞洲又是目前乒乓球發展水平最高的大洲,所以能在亞運會上奪得男單冠軍的運動員也一定是乒壇的翹楚。
但如前所說,國乒歷屆亞運會男單奪冠的運動員隨后的奧運之旅都不順利,或落選男單項目,或無緣男單冠軍,這也讓許多球迷不禁將這一情況稱為「魔咒」。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國乒歷屆亞運會男單冠軍在隨后開打的奧運會上所取得的男單成績吧——
1990年的亞運會男單冠軍是馬文革,他在1992年的奧運會上獲得男單銅牌;
1994年的亞運會男單冠軍是王濤,他在1996年奧運會上拿到男單銀牌;
2002年的亞運會男單冠軍王勵勤,他在2004年奧運會上獲得男單銅牌;
2006年的亞運會男單冠軍是王皓,他在2008年奧運會上止步男單亞軍;
2010年的亞運會男單冠軍馬龍,他壓根就沒入選2012年奧運會的男單陣容;
2014年的亞運會男單冠軍許昕,同樣沒有拿到2016年奧運會的男單資格;
2018年的亞運會男單冠軍樊振東,他在2021年奧運會上也是男單摘銀;
2023年的亞運會男單冠軍王楚欽更慘,在2024年奧運會上僅止步于32強。
而除了國乒選手,1998年獲得亞運會男單冠軍的韓國運動員金澤洙在2000年奧運會上也是止步32強,唯一的例外是金澤洙的隊友、1986年的亞運會男單冠軍劉南奎,他在1988年奧運會首次引入乒乓球比賽項目后勇奪男單冠軍,但此后36年至今再也沒有人能復制這一壯舉。
由于參考樣本太少,所以我們也無法從以上戰績中得出多麼科學的結論,但不得不說這一情況的確很奇特,那麼國乒今后會有誰能打破這一「魔咒」嗎?
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