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流水迢迢》點映已經大結局了,和小說原著基本一樣,衛昭和大椋皇帝謝澈同歸于盡了。謝澈死,太子登基,裴琰成了宰相后,大椋強加給月落的各種不公平對待都被廢除了。
江慈帶著孩子回到了明月谷,蕭無暇(衛昭)也成了月落人人稱頌的英雄。
《流水迢迢》大結局前,就有觀眾希望能大改原著,給江慈和衛昭安排一個圓滿的大結局。觀眾們的愿望是好,但這卻是不可能的。
因為,月落的一切都因謝澈而起,衛昭要還蕭家清白,并且還要廢除謝澈對大椋的不公正對待,這對謝澈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謝澈不可能自己推翻自己,自己打自己的臉。因此,謝澈會一直頑固堅持到底的。
衛昭想改變這一切,月落人也想改變這一切,大椋太子和裴琰也想改變這一切,只有謝澈不想改。
太子為什麼想改呢?因為太子登基后,為了得到更多人的擁護,肯定要出新政,要改變一些東西,以此來彰顯自己比上一代要強,能為天下帶來新氣象。
謝澈不想改,除非他選擇一個和他一樣的繼承人,也就是莊王。不過,莊王上位,已經不可能了。
謝澈不想改,衛昭必然要打倒他。衛昭要是殺了謝澈,自己馬上就會成為裴琰、太子、莊王和大椋朝堂的敵人。因為這些人,雖然都盼著謝澈死,出于表現自己對大椋和謝澈的忠誠,為了所謂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必然要衛昭死。
在這種情況下,衛昭就是逃到天涯海角,裴琰太子他們也會找到他,這就是他們這些人的虛偽性。
衛昭要是逃到月落,大椋和月落肯定開戰,所以,月落的人,也是既希望衛昭能為他們改變一切,又希望衛昭殺死謝澈后馬上死。
所以說,衛昭和謝澈同歸于盡,對他是最好的結局。這也就是爆炸后,他明明可以被救,卻不愿意出去的原因。
這個時候,除了江慈外,其他所有的人,都在演戲,都是做給別人看的。
所以說,《流水迢迢》里的人性,比歐豪張雪迎的《二十一天》還要丑陋虛偽,只不過,這一切被漂亮的古裝和唯美的畫面給掩蓋了而已。
謝澈為什麼通過武力強制月落人為奴呢?他先是逼死了自己的親弟弟齊王,接著嫁禍月落蕭海天,然后再讓盧瑜出兵攻打。為了向大椋彰顯自己對齊王的兄弟情義,他強制月落人為奴,就是望自己臉上貼金。
《流水迢迢》中最無恥、最虛偽的角色,首先就是謝澈本人。從這個角度來說,謝澈可以說是古裝劇中最腹黑的帝王,比起《慶余年》中的慶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衛昭的骨子里是很善良的,他不愿意其他人為他受累。要是衛昭不是善良之人的話,殺死謝澈后,他其實可以向盧瑜一樣投靠尉國,然后再帶領尉國大軍,征討大椋的。
可是,衛昭不是盧瑜這樣的人,所以他除了和謝澈同歸于盡,沒有其他選擇。
所有的人,都知道衛昭的好,月落人口頭上都稱頌衛昭,大椋人口頭上都恨衛昭,但心里真感激他的人,估計沒有幾個。
除了崔亮外,其他人後來對江慈的好,其實還是在演戲,是做給別人看的。對此,大家誰都明白,但誰都不點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