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擾動96W最快本週五生成「風神」颱風,若與東北季風共伴,北台灣及東部恐現廣泛降雨。(圖/翻攝自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
中央氣象署今(14)日指出,位于關島南方海域的熱帶擾動96W正逐漸發展,最快15至16日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18日成為第24號颱風「風神」(Fengshen)。氣象署預估,週末起東北風增強、水氣明顯增多,北台灣、宜蘭及東部地區將率先出現降雨,19日至20日可能受熱帶系統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出現明顯降雨。
氣象署表示,目前西北太平洋海溫偏高,環境條件有利熱帶系統發展。96W將自菲律賓東方海域通過,未來數日路徑與強度變數仍大。依最新預測,17日後此系統可能轉為颱風,至于路徑則受副熱帶高壓及北方冷心低壓共同影響。
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分析,目前模式預報分為三大派。一是偏北路線,高壓減弱幅度大,風神北抬,可能逼近或侵襲台灣東部、北部;二是偏西路線,高壓勢力仍強,颱風將穿越巴士海峽或侵襲菲律賓呂宋島;三則為中間路徑,颱風在台灣南方掠過,但外圍水氣仍會與東北季風形成「共伴效應」,為北台灣與花東地區帶來顯著降雨。
此外,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指出,96W目前在冷心低壓南方緩慢組織中,兩者短期內會相互牽引,使系統北移,但真正的發展期將落在中後期。隨著冷心低壓北移消散,風神將回到副高導引氣流之下,路徑變化更難掌握。
中央氣象署預測,19日起隨東北季風南下,北部與東部轉涼轉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宜蘭及花東地區降雨明顯,新竹、苗栗也有局部陣雨。若風神與東北季風共伴,北台灣及東半部將出現持續性降雨,恐造成局部積水與土石流風險。
「台灣颱風論壇」預估,風神途經高海溫、低風切環境,發展條件極佳,巔峰強度至少達中度颱風上限,若發展順利可能更強。目前各國模式對「北抬角度」與「轉向時間」仍存在分歧,未來3至5天是關鍵觀察期。氣象署呼籲民眾與航運業者密切關注最新動態,特別是週末至下週初期間,颱風與東北季風的交互作用將主導台灣天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