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讀了3遍《一個人的朝圣》,我終于明白了這4個人生真相

温晗晗 2023/07/16

卡夫卡曾說:「所謂書,必須是劈向我們內心冰封大海的斧頭。」

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筆下名作《一個人的朝圣》就是如此,溫柔的筆觸,照亮了無數人的心田。

它讓絕望者看到希望,讓失敗悲觀者前進,讓逃避者面對……

暢銷38國,成功走進并俘獲治愈了500萬讀者的心。

蕾秋·喬伊斯也因此入圍2012年的布克文學獎,成功在英國作家中嶄露頭角。

本書的內容并不復雜:

講述了主人公哈羅德,為了給予病友奎妮生的希望,87天步行了627英里去探望對方的故事。

更難得可貴的事,這趟旅途觸發了哈羅德對過往自我的審視與反思,使其與成長缺陷達成和解,最終實現了自我救贖。

在作者筆下,這不光是一條哈羅德走向老友奎妮的旅途,還是一條讓大家走向自我的朝圣之路。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感受哈羅德的糾結于掙扎、反思與和解,并從中汲取到好的人生智慧,幫助我們過好此生。

1

心懷信念,方能不斷前行

書籍《人類群星閃耀時》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一個人對奇跡的信念,永遠是一個奇跡或一件美妙的事情能夠產生的首要前提。」

很多時候,一個堅定的信念,能讓一個平凡人嘗試并成就并不平凡的事。

哈羅德與奎妮之所以能夠見面,便是得益于他信念的一路支撐。

得知奎妮患癌的消息后,哈羅德迅速回信。在去往信箱的途中,他想起了很多與奎妮的過往,他為自己不痛不癢的幾句回信感到羞愧,于是走了一個又一個的信箱也沒將信投出去。

在加油站買食物時,在得知哈羅德是給患癌的朋友寄信時,加油站女孩為了寬慰他說道:「你一定要有信念。你一定要相信那個人能好起來。人的大腦里有太多的東西我們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女孩一句無心的寬慰,點燃了哈羅德內心的熱情和勇氣。

他決心一路向北,走路到貝里克去看奎妮。

一路上風餐露宿,這對于事先毫無準備的哈羅德來說,更是困難重重。

終于,87天,627英里,他憑借著「只要他一直走,奎妮就會活下去」的信念,成功抵達貝里克郡,見到了奎妮。

一個堅定的信念,所爆發出來的力量,足夠讓我們將自己從苦難中倒拔出來。

還記得那個刷爆朋友圈的寒門博士黃國平嗎?

在致謝中,他講述了這一路走來的不易,家庭變故、生活貧困、條件艱苦,但都沒有壓垮他,支撐他走下去的信念很簡單,便是「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最終,憑著這個信念,他成功走出大山,實現了人生的跨越。

人人海海,總有起落。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難免會有一段艱難的時光,但只要心有信念,并為之堅定努力,那麼,再難的日子,也終有回甘。

人生下半場,愿你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堅定內心信念,走向心中所想。

2

懂得審視過往,才能減少遺憾

在全書中,最讓我遺憾的,莫過于哈羅德與莫琳的夫妻關系。

兒子戴維因為找不到工作,患上了嚴重的焦慮抑郁,最后吊ㄙˇ在家中的花棚之中。

兒子戴維的ㄙˇ,成為了夫妻之間難以跨越的鴻溝,妻子莫琳甚至不惜搬進兒子生前的房間,夫妻二人自此漸行漸遠,關系冰凍長達二十年。

正是在這個旅途中,哈羅德遇見了一群不同的人,他開始頻頻想起過往的經歷,不斷審視自己的做法。

在與男孩維爾夫相處的途中,哈羅德才發現自己對戴維虧欠的父愛,為此幾度徹夜難眠。

他反思:是否自己懂得在戴維恐懼的時候抱一抱他,在他迷茫時以過來人的身份安慰他,戴維是不是就不會潰敗自ㄕㄚ。

在于失去孩子的婦人交談時,他才終于理解到兒子離世時妻子的悲痛欲絕,而自己當時,竟一句寬慰的話都沒能說出口。

而另一邊,莫琳也從過往的家庭合照中,發現了丈夫對戴維不善言辭的愛意,理解丈夫的無能為力,不再苛責對方。

最終,兩人都從對過往的遺憾中釋懷,決定珍惜現在。

哈羅德不再沉迷于對過往的悔恨與自責中,而是想著如何彌補修復當下,學著去愛;

莫琳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選擇前往貝里克去找哈羅德,兩人攜手走在海邊,重歸于好。

難以想象,如果沒有這場旅途,哈羅德與莫琳不曾審視過往,那麼他們之間,不知又要蹉跎消耗多少年。

蘇格拉底曾說: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誠然,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就是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若是不懂得審視過往,那麼只會一直沿襲舊路,在曾經的失意與痛苦中重蹈覆轍。

只有懂得從過往經歷中審視自身,才能從中找到自我不幸的源頭和出口,調整當下,進而突出生活的重圍、走向治愈和救贖。

3

你總要一個人,熬過所有孤獨

哈羅德探望奎妮的這趟旅途,曾迎來過一段短暫的熱鬧。

他的徒步經媒體報道后,很快哈羅德迎來了一眾的追隨者。

最開始加入的是男孩維爾夫和一條狗,一路上哈羅德對其呵護備至,仿佛將沒給兒子戴維的父愛都彌補給維爾夫。

后來,又加入了中年婦女凱特以及從金融行業退休的里奇,再后來,斷斷續續,又加入了很多跟隨者。

人一旦多了起來,各種問題便開始層出不窮,朝圣的初心也漸漸被遺忘。

最后,大家因為意見不合,有了不同的想法。

大部分的跟隨者,在里奇的帶領下拋棄哈羅德,采用更快捷的方式抵達貝里克;

凱特也選擇回家,和前夫再續前緣;

而維爾夫,也早也不知所蹤;

就連陪他最久的小狗,也選擇跟著女孩跳上車,棄他而去。

失去最后一個同伴的哈羅德,被再次席卷來的孤獨感徹底擊潰,甚至想放棄這場旅程。

他給妻子打電話,說:「我堅持不下了,我走不到了。」

成年人的世界,熱鬧是意外,孤獨是常態,無人幸免。

哈羅德的處境,更是千千萬萬人的日常。

正如作家劉亮程所說的那樣: 「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獨地過冬。」

人之一生,身邊總是來來往往,但真正駐足的人卻寥寥無幾。

你總要一個人嘗遍世間冷暖,熬過所有孤獨。

有些苦,只能你自己吃;有些路,也注定只能獨自前行。

人生漫漫,千萬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系,也不要低估自己踽踽前行的能力。

不必因人來人往而黯然神傷,亦不必因不得志而郁郁寡歡,只管安心走好自己的航道。

要知道,生活的荒蕪時刻,也正是修煉自己的關鍵時刻。

4

人生變好,從踏出第一步開始

在書中,有一個女人曾感嘆說:

「我還以為走路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不過是把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但我一直很驚訝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這麼困難。」

其實,真正的困難,不是缺乏做事的契機,而是缺乏邁出第一步的勇氣。

哈羅德的前65年,過得如同溫水中的青蛙,普通得毫無亮點。

哈羅德退休之前,在釀酒廠做了幾十年的銷售代表。

他從來沒有盤算過升職加薪,也不曾努力突破過自己,而是日復一日地重復過往。

退休后的哈羅德,生活更是過得平淡如水。

他想出去走走,但卻始終沒有實施行動,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修剪家門口的草坪。

這樣基本上每天都是一樣的生活,讓哈羅德陷入無比焦慮之中。他睡得很差,有時整晚都睡不著,頭髮也掉得更多了。

直到奎妮的信,才終于給他勇氣踏出家門。

在這場徒步之旅中,他做的事情變得有了意義,給了很多人希望。

同時,他也在這段旅途中不斷修正自己,不再渾渾噩噩,而是重拾遺失了二十年的愛情、親情和友情,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意義,達成了自我救贖。

讓他能夠直面過往,不再過逃避的人生。

而這一切,都得益于他勇于邁出的第一步。

在春晚上,曾有一個很火的段子是這樣問的:「把大象裝進冰箱需要幾步?」

答案是三步:打開冰箱,裝進大象,關上冰箱。

哄笑之余,卻不得不承認,想要實現夢想,最重要的一環,便是行動。

人生也是如此,想要實現自身的蛻變與成長,就得主動邁出當前的困局。

當你不再裹足不前,而是選擇邁出第一步,那麼,再糟糕的當下,也有撥云見日的一天,你所期待的生活,也自會與你撞個滿懷。

寫在最后

很喜歡一句話: 人生最大的智慧,是透過別人,看清自己。

我們沒有太多時間一一去經歷與試錯,但卻可以通過別人的經歷與認知,避開自身的局限與盲區。

哈羅德的經歷與朝圣,其實也是千千萬萬個我們自己的現實縮影。

所以,愿每一個你,都能從別人的經歷里尋得啟示,向內反思審視自我,從而規避走彎路的次數,為自己的人生保駕護航。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