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林在《演說》中曾說: 「言語,是人類所使用的最有效的藥方。」
說話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也是與人交往時,彼此最常用的溝通方式。
通過交談,我們可以快速的互相了解,還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所知。
但在現實之中,世事繁雜瑣碎,人心叵測難料,自己若是暢所欲言,很可能會招來麻煩。
一句無心之語,或許便會觸及對方的逆鱗;一時口舌之快,或許就會損害自己的形象。
正所謂: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與人聊天之時,盡量少談自己的這3件事,否則福報容易漏盡。

01
少談自己的家長里短
常言道: 「家常不可外揚,家事不可外傳。」
每個家庭之中,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無論是好事還是禍事,都不適合與外人交談。
但偏偏有很多人,就喜歡拿著家長里短當做談資,到處對外宣揚,唯恐旁人不知曉。
家中之事,大部分都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隱私,冒然提及只會加劇內部的矛盾。
你與外人傾訴過后,或許自己心里會感覺暢快淋漓,卻也暴露了家人的私密信息。
而且別人未必會對此三緘其口,萬一有人從中作祟,添油加醋地泄露出去,只會鬧得滿城風雨。
在百度貼吧,就曾有一個大學生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就離異了,一直到上大學都是母親一個人撫養她長大。
因為過往的生活比較艱苦,她的性格也比較單純天真,所以很容易便會相信別人。
有時候,她也會和舍友傾訴自己以前的委屈與辛酸,舍友們聽完后也會安慰她。
但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幾個舍友只是表面上同情她,背地里經常說她的壞話,還會隨意調侃她的家事。
正如楊絳在自傳中所說: 「總是向別人訴苦,你會感覺越來越苦。」
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大部分人也并不會與他人共情。
家事就關起門來在家中解決,不要與外人共享,以免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

02
少談自己的錢財收入
《增廣賢文》中有云: 「客不離貨,財不露白,貴不獨行。」
行走于外,無論是與親朋好友,或是與陌生路人,都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財富。
錢財之事,本就非常敏感,古往今來有無數人原本和和氣氣,最后卻因財而矛盾重重。
但別人知道了自己的家底,就算再深厚的交情,也不免會心生雜念。
若你是家纏萬貫,對方輕則可能會心生妒忌,重則可能會想方設法算計自己。
若你是一貧如洗,對方輕則或許會鄙夷不屑,重則或許會因此排擠嘲諷自己。
2017年在河南省新鄉市,就有一名男子因嫉妒好友工資高,盜走了對方的銀行卡現金。
原本兩人是關系很好的朋友,但這名男子的工作不太好,每月的收入非常微薄。
而他的朋友是一名大車司機,因為行情不錯所以近來收入一直很可觀,這讓他非常羨慕。
兩人在攀談時,對方談到自己前些天掙了一筆大錢,想讓他幫忙取一下交給自己的家人。
于是他便心生邪念,趁機將銀行卡內的錢取走,妄圖攜款跑路,不想卻被員警抓獲。
馬奎斯曾說: 「最容易讓人上癮的[毒·品],就是金錢。」
在利益面前,你很難保證人心能純潔如初,更無法去衡量感情與金錢的高低貴賤。
為了不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對自己的財富守口如瓶。

03
少談自己的輝煌成就
于丹曾說: 「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說明內心越是缺少什麼。」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類似這樣的人,他們高調張揚,總是喜歡與他人高談闊論,炫耀自我。
無論事實是如何,這些人總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肆無忌憚地口出狂言。
或是吹噓著自己過往的輝煌,或是標榜著自己曾經的成就,或是顯擺著自己擁有的地位。
如此驕傲自滿的言談舉止,不僅會引起他人的反感,更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在一次作家的聚會中,一位穿著華麗的男子,手捧自己的得意之作,在人群中穿梭而過。
而在聚會的角落處,另一位穿著樸素的女子,靜靜地欣賞著他的表演。
男子見狀便走上前,向這名女子炫耀道:「我是弗蘭韋爾,出版過三十多本小說。」
女子只是禮貌地點頭微笑,男子受到了冷漠,便嘲諷地問道:「請問你寫過幾部?」
女子回答說:「我只寫過一部。」
男子聽到后,臉上立刻露出不屑的神情:「是哪一部啊?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聽過?」
女子淡淡地說道:「 《飄》。」
正如作家亦舒所說:
「內心真正富足的人,從不炫耀擁有的一切,他不告訴別人讀過什麼書,開過什麼車,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裳,買過什麼珠寶,因為他沒有自卑感。」
越是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而越是空心的稗子,反而把頭抬得很高。
韜光養晦低調謙遜的人,才是真的智者,既能保全自己,也容易被他人悅納。
非常喜歡網上流行的一句話: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
人活一世,事不可做盡,話不可說盡,謹言慎行才是大智慧。
管住嘴,不亂說別人的事是修養,留住話,不多說自己的事是精明。
言行在于美,而不在于多。
一個高情商會說話的人,懂得用少言消是非,換平安,靠沉默遠災禍,得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