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結束的巴黎奧運會乒乓球首場男團半決賽中,日本隊2-0領先連輸3盤被逆轉,第二盤3-1擊敗莫雷加德的張本智和同樣在決勝盤崩潰,而且也是2-0領先連輸3局不敵卡爾伯格,那麼問題就來了:能贏新科奧運男單亞軍的他,為什麼打不過成績、排名更靠后的對手?
首先,張本智和反手對莫雷加德有巨大優勢,但對卡爾伯格卻不明顯。
莫雷加德這名運動員雖然很年輕(2002年出生),技術風格卻類似38mm小球時代的運動員,近台強、控制好、正手犀利,但反手基本不具備高質量上旋球起板能力,大多是搓、擺、彈擊,總體上是作為正手「從屬」而存在。
反觀張本智和具備極強的反手擰拉能力,所以他這次在面對莫雷加德贏球的核心,就是占據左半台的巨大優勢,其反手速度之快讓對方難以跟上節奏,一旦莫雷加德準備側身時張本智和就回到對方的正手空檔位置,所以本次比賽多次將其打退台占據主動。
然而卡爾伯格與莫雷加德有很大不同,他的技術沒有隊友那麼細膩,但基本功遠勝之,反手不但具備擰拉的實力,而且在力量上強于張本智和、旋轉不會弱于對方,至于速度也能跟上日本選手的節奏,因此能在這條線上扛住、甚至積極進攻得分。
所以我們看張本智和與莫雷加德反手對抗時占盡了上風,但遇到卡爾伯格后明顯就吃力很多;莫雷加德在彈擊張本智和反手球的時候明顯壓不住旋轉,而卡爾伯格可以以上旋對抗上旋,相對更加主動。
其次,卡爾伯格的正手同樣非常過硬,而且比莫雷加德更全面。
瑞典男乒與歐洲其他協會相比有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正手實力很突出,基本功非常扎實,早在瓦爾德內爾那時候就是如此,如今莫雷加德、卡爾伯格也承襲了老一輩的優良傳統,正手都進攻具備很強的殺傷力。
相比于主要在近台搶攻的莫雷加德,卡爾伯格的正手更加全面,近中遠台都能比較從容地發力進攻,再加上他身高臂長、護台面積大,所以張本智和在與其對抗的過程中多次被壓制,對莫雷加德有效的中遠台相持在卡爾伯格這里沒有太多效果,結果又落了下風。
相比于莫雷加德,卡爾伯格缺的不是技術,而是戰術。
雖然卡爾伯格的技術非常過硬,但莫雷加德的戰術能力遠勝這位隊友,因為他能非常冷靜地判斷出自己最合適的擊球位置在哪里、對手難受的環節在何處,然后創造機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但是如果這些戰術不能奏效的話,自己的技術就「見底」了。
卡爾伯格的情況則是反過來的——論硬碰硬,他連中國乒乓隊主力都不怕,更不會畏懼張本智和,但在場上卻經常漫無目的地比賽,回球沒有什麼規劃,結果就是自己的本領不能攥成一個拳頭出擊,散作五根手指頭去戳對手,運氣好的話就能戳中,運氣不好的話自己反而折了。
所以我們看莫雷加德與張本智和之戰,大部分時候都摳得很細,但如果不能將張本智和帶進自己的「包圍圈」就缺乏足夠的實力壓制;而卡爾伯格和張本智和就打得大起大落,最后兩人都打得沒什麼章法,純粹就是在比拼誰出手更堅決果斷了。
通過比較兩位瑞典運動員,我們也可以看出頂尖高手既要學會打球,也要學會「算」球,當年瓦爾德內爾之所以能稱雄賽場,就是因為他同時具備超強的戰術思維與過硬的技術實力,這才得以成為一代宗師,莫雷加德、卡爾伯格顯然都和前輩有較大的差距。
或許老瓦的「高處不勝寒」只有中國乒乓隊的核心主力才能懂,因為他們才是真正做到了技術、戰術兼顧的絕頂高手,至于莫雷加德、卡爾伯格、張本智和等人還得繼續修煉——大家覺得他們未來能否達到老瓦的境界呢?歡迎留言談談自己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