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人類只有0.7級,二級文明能包裹恒星,三級文明有多可怕?

温晗晗 2023/09/15

人類文明究竟能走多遠?

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著名的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即現在所說的宇宙文明等級,雖然現在這個等級劃分已經到了七級甚至八級,但在最初的版本里,文明等級只有一到三級。

其中一級文明被稱為行星文明

這種文明能百分百利用所在行星的所有能源,包括但不限于可控核聚變,地熱能,潮汐能,而由于人類文明目前并沒有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對整個地球的開發和利用也不夠完善,所以卡爾達舍夫當年把人類文明定位0.7級文明, 幾十年后的今天也只是0.73級文明而已,想要達到一級文明至少還需要三五百年。

也許有人會覺得整個時間被夸大了,但事實上在可控核聚變永遠只剩50年,而人類文明目前的聚居地也主要位于海岸線附近,并沒有布滿整個地球的情況下, 說三五百年晉升一級文明都還是太樂觀了,因為目前的人類文明內部本身就紛爭不斷,并沒有形成一個向前的合力,所以一級文明對現在的我們來說還是太遙遠了。

二級文明被稱為恒星文明

和一級文明只要掌握所在行星不同,二級文明需要掌握的是整個恒星系的資源,你也許會認為這很復雜,因為太陽系里的行星和衛星加起來有數百顆且分布極其遙遠,想完全開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事實上一級文明只需要做一件事,就能成為二級文明,那就是掌握戴森球的建造技術并把它付諸于實踐,作為一種能包裹恒星利用它的光和熱來做功的技術,在恒星的質量占到恒星系總質量的99%以上的情況下, 掌握了恒星其實就是掌握了整個恒星系,至于剩下的行星和衛星上的資源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比如在我們的太陽系里,太陽的質量占到了整個恒星系質量的99.86%,剩下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加起來,只占了0.14%,在太陽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然而戴森球技術并不好掌握,和它相比可控核聚變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因為戴森球有一個巨大的難點 在于恒星系內沒有足夠多的質量來包裹恒星,因為前面我們說過,太陽系里太陽的質量占到的99.86%,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把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星球碾碎變成建筑材料,它們也不足以包裹整個太陽。

宇宙文明的第三個等級是星系文明

它的標志性技術不再是可控核聚變和戴森球這樣的能源技術,而是對宇宙規則尤其是光速的掌握,比如曲率驅動的超光速飛船,再比如同樣能超光速的蟲洞。

在超光速技術的幫助下,三級文明才能離開恒星系擴散到整個星系范圍內,拓展到人類文明身上就是離開太陽系在直徑18萬光年 擁有4000億顆恒星的銀河系里擴張,到這個地步整個宇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如果愿意的話,超光速飛船的相對論效應完全能讓三級文明在短時間到達宇宙的終點,時間的盡頭。

以往那些與宇宙時間有關的哲學問題,在三級文明眼里就成了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此時的人類文明還在糾結地球上的環境惡化...

總體來看

不論是一級文明還是二級文明還是三級文明,它們都只是人類想象出來的等級,也許宇宙中并沒有如此高級的文明,也許人類文明就是目前宇宙中最先進的文明 ,甚至是唯一的文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