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隕石墜落往往會留下隕石坑,可坑里卻是空的沒隕石,被誰拿走了?

温晗晗 2023/09/15

9月1日,中國多地上空出現不明飛行物。比如濟南七星台天文台上空墜落下來的不明物體,該物體呈現出明顯的動力特征,先是升空一段隨后極速墜落。天文台工作人員已經排除了水滴、鳥、飛蛾、無人機或者飛機的可能,目前還沒有搜到墜落物體。

比如武漢凌晨出現的綠色光點、上海上空極速墜落的紅色物體,這些物體到底是什麼至今還沒有定論,但此類墜落事件最常見的還是隕石。

隕石,又被稱為流星體,是指從太空中墜落到地球表面的天體殘骸。它們可以是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或其他天體的碎片,通過引力或其他因素從它們原本的軌道上脫離,并逐漸接近地球。

隕石有著各種各樣的形態和組成,每一顆隕石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可以是 鐵隕石,由鐵和鎳等金屬組成,通常呈現出堅硬的質地和金屬光澤。也可以是 石質隕石,主要由礦物質構成,外觀多樣且多為不規則形狀。而 碳質隕石則富含有機物質,它們提供了研究地球外生命起源的重要線索。此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隕石,如隕石雨,指的是數顆或數十顆隕石幾乎同時降落在相對較小的地區,給當地的人們帶來了震驚和驚喜。

然而,隕石卻并非想找就能找得到。科學家們發現,每一個隕石坑里都沒有隕石。隕石去哪兒了,是誰拿走了他們?

地球的保護層

事實上,地球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遭受各種隕石的撞擊, 據科學推測,地球每天都有大約5萬噸隕石沖擊。然而我們有大氣層這一圈屏障在,使得大部分隕石根本無法對我們造成傷害。這是因為 當隕石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由于高速和摩擦力的作用,它們會受到極高的溫度和壓力,導致它們在空中燃燒和蒸發。

這個過程被稱為大氣層入口燒蝕,它能夠消耗掉絕大部分小型隕石的能量和物質。 大氣層可謂是地球當之無愧的保護層。我們在夜晚偶爾能看到流星,這就是隕石在大氣層中被消耗燃燒的痕跡。然而消耗畢竟是有限的,當隕石本身質量和動能足夠大時,它就有了墜落地面造成危害的能力。

與地球非常相似的火星就曾遭遇一次超大的隕石撞擊事件。 撞擊事件發生在大約30億年前,并且形成了直徑超過1000公里的巴羅西奧隕石坑。當時巨大的撞擊力量釋放了大量的能量,引發了火山活動和地震。火星表面的火山噴發和地震活動導致了巖漿的噴出和地殼的破裂,形成了許多火山口和峽谷。 隕石撞擊還導致了火星表面的物質噴射,將大量的巖石和塵埃拋射到高空中。這些物質在火星大氣層中停留了一段時間后,逐漸沉積下來,形成了火星表面的沉積物和巖層。

最重要的是,這次超大隕石撞擊改變了火星的氣候和生命環境。 火星原本可能擁有一定的水資源和溫暖的氣候條件,但隕石撞擊釋放的巨大能量摧毀了一部分火星的大氣層,導致大量的水和氣體逸失到太空中。火星的氣候變得干燥和寒冷,水資源大量減少,使得火星上的生命可能性大大降低。

地球也曾遭遇強大的隕石撞擊,比如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至少10公里的撞擊地球,形成了平均直徑180公里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導致當時的地球霸主恐龍滅絕,哺乳動物們則趁機崛起成為新的霸主。

最近的著名隕石撞擊事件當屬2013年神秘的俄羅斯隕石墜落事件。當時一顆重約1.2萬噸的小天體極速沖向地球,眼看一場災難就要發生,它突然被神秘物體擊中,在距離地面大約23公里處發生爆炸。 爆炸的余波雖然導致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約7200座建筑物受損,約1500人的受傷,但災害無疑被減小了不少。事后,俄羅斯各地出現了很多碎片造成的隕石坑,但隕石坑里卻沒有任何隕石碎片在。

此外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中也沒有發現大型隕石,隕石碎片去哪兒了?是誰拿走了他們?

隕石到哪兒去了?

起初,人們以為是地球在作怪。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質活動使得隕石坑被填滿,隕石也可能因為沉積作用埋到地底去,然而這個說法很快被否定了。眾所周知月球上布滿了隕石坑,那里沒有水也沒有大氣,地質運動更是早就停止了。然而我們在月球隕石坑也并沒有發現撞擊留下的隕石碎片,這就排除了沉入地底的可能。

事實上,隕石是自己把自己給「作」沒了。 以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隕石為例,它在撞擊地球時釋出高達5.0×10^23焦耳的能量。這個數據也許有些不直觀,以人類最強核彈沙皇氫彈類比,沙皇氫彈的爆炸當量相當于5000萬噸TNT炸藥,而這次隕石撞擊則相當于沙皇氫彈的200萬倍。

爆炸形成的高溫和高氣壓將瞬間汽化一切,體型越大來勢越猛的隕石,就越無法生存。當然了,還是有一些隕石碎片能幸存下來的。這一類通常是鐵隕石,并且本身并不算大,爆炸的威力不足以摧毀它們,但也會將它們炸成碎片散落各地。一些超大型的隕石甚至會將碎片炸飛出地球,隨后碎片會重新進入太空,在漂流多年后再度回到地球。

今年7月28日,天文學家們就發現了首顆「回旋鏢隕石」。據研究,這塊石頭源自地球,掉落地球后僅重 646 克。它在大約1萬年前的隕石撞擊事件中被炸飛彈射到太空中,當時它比現在大的多,它在太空中漂了一萬年隨后返回地球,大氣層的燒蝕作用使得它再次變小,成了如今的模樣。

還會有大型隕石撞擊地球嗎?

根據科學研究和天文觀測,地球在未來仍有可能遭受大型隕石的撞擊。因為太陽系中存在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它們是潛在的隕石撞擊源。這些天體在太空中漂浮并繞太陽運動,有時它們的軌道可能與地球的軌道相交,增加了撞擊的可能性。

科學家們通過監測和追蹤太空中的小行星和彗星,努力識別潛在的威脅。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小天體中心就致力于收集和分析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天體數據,并進行風險評估。為了應對潛在的隕石撞擊威脅,國際社會已經開始采取行動。例如,NASA的「近地天體觀測計劃」,就是想要監測和識別潛在的隕石撞擊威脅,并開發應對措施。

科學家們還在研究和開發各種防御策略,以應對大型隕石撞擊的威脅。這些策略包括改變隕石軌道、使用太空飛行器進行攔截和摧毀、以及發展早期警報系統等。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隕石撞擊也將不再成為人類的威脅。

結語

隕石坑里沒有隕石,不是因為被誰拿走的,主要是因為它被自己的爆炸給汽化或者炸成碎片了。 隕石本身就是一場十不存一的撞擊,在大氣層中它就會被大幅消耗,每天5萬噸各種小天體沖擊大氣層,其中大部分都無法真正進入地球,在距離地面10公里到40公里處時就已經被燃盡。而即使成功通過大氣層,它們也會被撞擊汽化或者炸成碎片。

盡管隕石撞擊事件相對罕見,但我們不能忽視它們所帶來的潛在威脅。6500萬年前的恐龍就是因此而滅絕,人類若想生存就必須排除這種可能的災難,畢竟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呀!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