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太極步到底怎麼練,兩個比喻助你找感覺

新聞部落 2023/04/12

太極名家陳龍驤談隨李雅軒學太極——太極步練法

我年輕的時候常隨先師表演太極推手、大捋及抹角行步、散手以及武當太極對劍、三才對劍。當時我二十多歲,由于也算刻苦,身手還算矯健,步伐也還輕快。先師當時已是七十多歲,但對起劍來,推起手來,仍然身手矯健異常,有神威不可逼視之感。尤其腳下之輕靈,可謂龍行虎步,衣袂飄飄,翩若驚鴻腳下快而無聲。而我等雖勉強跟隨,兩腿雖也快速跟進,但不免觸地咚咚作響,處處受制,與先師之步法輕妙絕倫,完全是兩回事。

先師傳拳時除強調大松大軟外,首重腳下太極步法的練習。一般人練太極拳也講邁步如貓行,但由于傳授者腰胯以下未真正徹底鬆開,行步時未頂起頭來,塌下胯去,所以走起步來,邁不出大步,而且腳跟後滑,並美其名曰「弓步時,後腳跟可以向後調整」,為他的這種出步找藉口,真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全不知 太極拳之步其根在腳,腳跟一動,勁力全消的道理。如若勉強跨大步,勢必貓腰撅屁股,出腳沉重如秤砣觸地,咚然有聲。故練出之拳架,姿勢不優美,更說不上雄偉之氣勢。先師所傳之拳架,要求步幅寬大而邁步又輕靈沉穩,確需下一番苦功夫。

(陳龍驤與李敏弟二位老師表演太極推手)

(一)慢步練法

先師所傳太極步法練習有兩種, 一種為慢步練法,要求邁步時要有虛無之氣勢,要頂起頭,拔起背。他說:「太極拳步法之情形,如出右腳時,必先收全身之重量徐徐移于左腳,然後徐徐提起右腳。在提右腳時,如腳腿從水里泥裡抽出來的情形。右腳這樣子提起來,而後虛虛落地,慢慢踏實,其落地踏實用勁的情形,如將腳腿徐徐插在地下去;提左腳的情況與提右腳時的情況同。按照這樣子的練法,日子久了,腳步才來得柔彈而穩固有力,身體才能經得起衝撞,不至被人推出或打倒。在身勢與步法動作的形式上,是要有龍行虎步,身形相配的神氣。這就是說,身心內外要全部完整,全身力通氣通。否則,就不是練太極拳的意思了。」

這是第一種慢步練習的要領。


(二)快步練習

第二種練法為行步快步練習,這是在第一種練法有基礎後的必不可少的練習法。 兩腿要異常輕靈,要如像繩兒吊著一樣的松沉,落步輕,發步快,所謂步隨身換,忽隱忽現,進退神速,靈妙異常。太極行步運動起來,可謂來去如穿梭,忽隱忽現,矯若遊龍。腳下只見步伐移動,而來去無聲。這種步法練好以後,運用于推手散手,可謂拳來不知,腳去不曉,打人于不知不覺之中,將發揮很大的威力。

先師散手時,多以手揮琵琶為開手勢,右腿微屈,左腳尖虛虛點地,伺敵之動,相機而動,虛虛實實,變化多端。他曾與牟祖綬打散手,以右手虛晃其面,伊以手來接,先師忽以太極快步法左腳向左橫跨兩步,以披身右踢腳之腿法擊中對方左脅,而力透右脅,疼痛多日始愈。

李雅軒先生

先師在世時說:「步法腿法在太極拳中至關重要。」並說:「現在很多太極拳師不重視練腿,腿踢不高,步邁不大,老態龍鍾,舉步蹣跚,只可講講拳,友誼推推手,如遇實戰則不行。此非太極拳本身之過,乃不知練太極拳手眼身法步之過也,學者不可不慎。」我想,要想在太極拳方面學成些功夫,先師所傳的太極步法不可不學,不可不練,否則,名不符實也。

更多運動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運動大聯盟」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