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朋友圈裡一位剛生完寶寶不久的寶媽更新動態:寶貝兒呀,你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爸爸媽媽想和你玩一會都沒機會……
下有朋友評論,說新生寶寶就是這樣兒的,每天就是 「吃-睡-吃-睡」循環模式,可省心了。也有朋友好心提醒:這才剛開始,辛苦在後頭呢,趁現在寶寶能睡,寶媽多休息!
確實, 新生兒平均每天睡眠時間為20個小時左右,可以說除了吃喝拉撒醒著,其餘時間都在睡覺。然而,你真以為寶寶只是在靜靜地睡覺嗎?
其實不然,自出生以來,寶寶每時每刻都在生長,尤其是在睡覺的時候。或許你根本沒有留意,但這個小娃娃真的很卷。看看他們的這些發育情況,你就會明白你家娃究竟有多努力了!
剛出生不久就進入猛長期
寶寶出生後幾天內,可能會出現體重負增長的情況。體重大約減輕10%,不過一般從第5天開始,體重逐步回升,約兩週內恢復到出生時水平。
新生兒是生長發育最快速的時期,剛出生幾天,便進入第一個「猛長期」!一周歲以內寶寶 先後將經歷7個猛長期,分別為: 7-10天、2-3週、4-6週、3個月、4個月、6個月和9個月。
新生寶寶體重增長,平均每天增加20-30g,滿月時體重可達到4.5kg,身體長高4.5-5cm。滿月到3個月,增長速度依舊不減,每個月體重增加0.7-0.9kg,身高增長2.5-4cm,頭圍增長1.25cm左右。
當然,以上是取平均值作為參考,因每個寶寶發育情況不同,個體也存在很大差異。要判斷寶寶發育好不好,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比如有些早產、低體重兒就不能以此為標準。
大腦以驚人速度發育,寶寶越來越聰明
研究數據顯示,新生兒的腦重約為380g,6個月時為700g,1歲左右增加至900-1000g,達到成人腦重量的50%以上。
寶寶3個月以後,再對比出生時,你會發現寶寶學會的技能越來越多,比如會笑,會主動抓握,會抬頭等,有些甚至能翻身了。由此可見,寶寶變得越來越靈活,越來越聰明了!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指出:嬰兒的大腦活動看似簡單,但活躍度卻是成人的2倍。嬰兒出生第一年,大腦中平均每秒形成700多次神經連接或突觸,兩歲時基本達到成人的水平。
由于大腦飛速成長,所以在寶寶最初的幾個月時間,他各方面的能力也會有相當明顯的變化。比如 精細動作、大動作、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情緒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
腦科學專家建議,從寶寶出生到3歲的階段,是大 腦學習潛能巔峰時期。家長如果能抓住這一「黃金期」, 幫助寶寶多做一些早期訓練,促進大腦發育,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寶寶的胃口越來越好
剛出生的寶寶,常態下胃容量僅為櫻桃大小,約5-7ml;3天后,胃量增至核桃大小,約22-27ml;一周左右,胃容量為李子大小,約45-60ml;一個月以後,胃容量達到雞蛋大小,約80-150ml。此後這個容量將持續到1歲左右。
所以現在你知道,寶寶的胃容量真的很有限,特別是早期,僅一小口就能吃飽。如果給寶寶餵得太多,會容易引起 腹脹、腹痛、吐奶等,把胃撐大,對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對于寶寶的食量不好把握,可以通過幾個技巧來判斷:
① 觀察寶寶進食的狀態,寶寶吃奶時吞嚥聲明顯,並且持續一定的時間,說明寶寶有喝到足量的奶。若吞嚥不明顯,且久久不肯放開奶頭,那麼很可能是母乳分泌不足,寶寶吃不飽。
② 試探寶寶的覓食反射,即用手指輕觸寶寶嘴邊沿,他會轉向手指方向並做出吃奶動作,說明寶寶有進食需求。當寶寶吃飽後,會有自然滿足感,身體呈放鬆狀態,神情愉悅,繼而開始活動或進入睡眠。
③ 觀察排便的次數,寶寶攝入奶量充足,那麼排便量和次數也相對穩定,與攝入量成正比。新生兒每天排尿量超過6次,甚至更多,呈淡黃色。如果整體尿量過少,或者顏色深,說明攝入奶量不足。
自查寶寶發育健康情況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指出,寶寶出生後2-4週內,如發現寶寶出現以下 7類癥狀,是為發育遲緩的信號,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去做進一步檢查確認。
★對劇烈的聲響沒有反應;
★嬰兒不會吸吮,吃奶很慢;
★強光照射下,嬰兒不會眨眼;
★四肢肌肉顯得非常鬆軟或無力;
★四肢很少有動作,或動作顯僵硬;
★無哭泣或沒有興奮的情況下,下巴持續顫動;
★嬰兒視線無關注,不會跟隨眼前左右移動的物體;
以上7種情況,哪怕出現其中的一種,家長也不能忽視!應儘早就診,確認寶寶的情況,以免錯過最佳的醫治和康復時機。
結語
新生兒的發育特別快,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成長多是在睡眠中悄悄進行。儘管如此,家長也要時刻關注,細心觀察寶寶發育情況,發現異常及時採取措施。
即便寶寶某些發育不足,也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幫助康復的。此外,日常多與寶寶互動,多進行早教遊戲,能讓孩子發育更快,大腦更靈活,真正贏在人生起跑線上!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爸媽大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