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身體和記憶都跟不上趟了,就想著能夠享受養兒防老的福氣。
然而,現實生活里,年輕人愿意跟老人一起居住的少,不是因為不孝,而是覺得兩代人的生活和習慣不同,容易引起矛盾分歧。
聰明的老人不會在子女家做這三件事,看似好心,實則是招人厭煩,會引起子女的嫌棄,甚至產生家庭矛盾。
老人明白,自己的晚年需要子女的親情陪伴,而子女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干涉過多,只會讓自己與子女之間的關系難處。
65歲的劉阿姨,獨居多年,一直幫扶著兒子家帶娃,做家務。如今,她發現自己與兒子兒媳的關系,越來越不舒暢了。
原來都是自己多情,上趕著去兒子家帶娃,又上趕著在兒子家做免費保姆,還上趕著給兒子家貼補生活費,摻和兒子家的生活。
沒有界限感的親子關系,是老人自己給自己挖坑,看似好心,實則害了自己。
傾訴人:65歲的劉阿姨
1、上趕著給子女貼補金錢
我是劉阿姨,今年65歲了,老伴走了8年,獨生兒子也結婚有娃了。
本來我是想著跟老伴兩個人相互攙扶養老,誰知,老伴突發疾病走了,剩下我一個人獨居,漫漫長夜是我最難熬的時光。
為了能夠讓兒子兒媳心疼我,我開始使用自己手里的積蓄和退休工資。時不時地就給兒子兒媳發紅,讓他們把日子過舒暢些。
本以為這樣,兒子兒媳會看在錢的份上,讓我跟隨他們一起居住養老。
然而,我是想太多了,兒子置換大房子的時候,我主動資助了20萬塊錢,期望著自己能夠用這些錢,在兒子家有一個棲息之地。
兒子兒媳倒是非常開心,總是一聲「媽媽」的叫著我,就是不提讓我跟他們一起居住的話。我也是要面子的,不能因為資助了兒子就提出要求。
現如今想起來,人老了,不要主動上趕著給子女掏錢,貼補子女的生活。老人總想讓子女過得好些,但也要掌握好尺度。
有些子女在接受你的資助后,會展開聯想,認為你還有很多錢,等到子女真正遇到事情跟你張口的時候,你若沒有,他們會覺得是你摳門,而不是你沒有了。
2、上趕著承包子女家的家務活
隨著兒媳懷孕后,我主動去兒子家幫忙做家務,每天變著花樣地給兒媳做營養餐,給兒子兒媳打掃房間,收拾。
最初的時候,兒子兒媳還說幾句漂亮好聽的感謝話。隨著孫子的出生,我不僅每月把自己4000多的退休工資都花在了兒子家,逢年過節的時候,還要動用儲蓄給他們發紅包。
如今孫子要讀書了,兒媳覺得用不到我了,總是話里話外的讓我回自己家,跟以前的老姐妹們一起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其實,我知道兒媳想讓我走的原因是,兒媳的父親也退休了,她想接自己的爸媽過來居住,順便幫她接受孩子。
我不想走,可經不住兒媳的各種挑刺,不是我衣服洗得不干凈,就是廚房弄得油煙太多,最后還嫌棄我做的飯菜不好了。
我可是主動上趕著貼錢又承包家務活的啊,誰知才幾年的功夫就被嫌棄了。
想想也是自己給自己挖的坑,如果我踏實在自己家過自己的清閑日子,兒子他們需要了再被他們請來,也不至于成了「遠香近臭」的結局。
所以說,人到晚年,一定不要跟我一樣,主動上趕著去子女家承包家務活,我們只管過好自己的老年生活就好,子女有需求了,我們還要掂量著去做。
3、愛管閑事插手孫輩人的教育
人老了,在子女家帶娃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管住嘴,不要愛管閑事,插手子女對孫輩人的教育問題,畢竟現在是時過境遷了,咱們那個時候的教育方法不適用了。
記得孫子小的時候,我是追著喂飯,經常被兒媳說是慣著孩子,可我卻說,誰家小孩子不是這樣喂大的,怎麼就慣著了?
再就是跟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學會界限感,做事說話要有分寸,不要覺得自己是長輩,誰的事情都想插手管一下。
有些老人在與子女一起居住的時候,總希望自己能夠是子女家的老大,啥事自己說了算。其實,這樣的想法不僅害了老人自己,還會影響子女的婚姻。
尤其是在教育孫輩人的事情上,兒媳才是這個家的主人,也是你孫子的媽媽,做老人的看不下去,可以出去走走,千萬不要多管閑事,讓孫子以為你是靠山,從而引起自己和子女之間的分歧。
做為老人,在教育孫輩人的時候,一定要謹記,那不是你該管的事情,一切聽從子女的安排。插手越多,反而越容易出息矛盾,讓老人自己難堪。
有話說:
人到晚年,誰都明白父母與子女之間是漸行漸遠的分離,但在子女家養老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這三點:
不要主動上趕著去貼錢,有時你給的越多越容易讓子女內心有一種想法,覺得你的錢包是聚寶盆,啥時候都有很多錢。
不要主動上趕著去當免費保姆,有時你越主動去做家務活,反而是給子女添亂,因為那是子女生活的主戰場,你的指揮會讓子女不爽,甚至覺得你管的太多,把好事做成壞事。
不要愛管閑事地插手教育孫輩人的事情,有時老人的維護會讓子女難做,孫輩人以為有了靠山,就不會把子女的教育當回事,從而引起家庭矛盾。
做為父母,與子女相處時,越是啥也不管,越容易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