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光圈和景深需要在相機鏡頭的基礎知識方面有頗多的了解,這包括用于描述它們的術語,例如光圈,焦距,對焦范圍和視野等。
深入的了解這些概念的同時,可以幫助您掌握清晰對焦並平衡曝光。但是很多攝影初學者對此仍有許多琢磨不透的問題。我們將以光圈和景深的為主題,以便為任何拍攝場景生成最佳景深和清晰的對焦。在攝影中,光圈控制著兩個重要因素,即景深與光量。為此我們將從鏡頭的光圈為切入點,逐步的深入了解。
提到光圈我們通常都會想到F值,我們可以說是F值決定了光圈的大小,但F並無法代表光圈。可能這裡很難理解,但是我們可以將它們進行細分,單獨了解。
光圈是指光圈直徑,我們可以將光圈理解為鏡頭上的開孔,光圈直徑是從開孔的一側直接穿過孔徑的中心到另一側的直線距離。
而我們所說的F值是指光圈直徑與鏡頭焦距的比值。F值是一個無量綱數,F/2.8和F/8是兩個常見F值設置示例,其中2.8和8分別是F的數值,並不直接代表光圈的直徑。
例如,由上式可知,如果鏡頭焦距為50mm,光圈直徑為25mm,則F值=50mm/25mm = 2,記為F/2。
但是鏡頭的焦距為400mm時,光圈直徑為50mm時,對應的F值僅為8,記為F/8。
攝影師通過相機設置來確定F值和焦距,控制光線進入鏡頭的相應光圈直徑,這就是為什麼:
在設定的曝光時間內,F值越大,進入鏡頭的光線就越少
在設定的曝光時間內,F值越小,進入鏡頭的光線就越多
焦點范圍和景深其實是一個混淆的概念,這些術語的意思是一樣的。
景深是圖像中距離最近和最遠的物體之間的距離。在這些最近和最遠的物體之間的所有物體也是焦點。
攝影師可以調整F值,進而控制景深。
較小的F值=較大的光圈直徑=較小的自由度
較大的F值=較小的光圈徑直徑=較大的自由度
下面的例子展示了在攝影中,小或淺景深與大或深景深的對比。
用這些例子來形象化這個概念,具體說明如下。第一張照片在F/5.6處拍攝,第二張照片在f/16處拍攝。例子中的照片,海灘上的巖石,以一種明顯的方式顯示了景深,很容易辨別。
紅線表示焦點范圍中最近的(底部)和最遠的(頂部)物體。在這些最近和最遠的點之間的所有物體也是焦點。紅色框表示圖像中的焦點,這是我們集中拍攝的地點,焦點總是在景深或焦點范圍內。
在上面的圖像中,用紅色框表示的焦點大致停留在相同的位置的深度,當F值從F/5.6增加到F/16時,景深或焦點范圍將變大。
這是另外兩張顯示不同景深的風景照片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顯示了一個深景深,也稱為大景深,在整個圖像中,前景到背景都在焦點范圍內。
第二幅圖顯示了淺景深的例子,只有主體是焦點,而前景和背景都不是,焦點范圍很淺,只有很小的景深。
鏡頭焦距(以毫米為單位)它決定了視場角,視場角是特定焦距下通過取景器看到的內容范圍。
更大的焦距,產生更小的視野,放大主體將其隔離在構圖中,如自然界動物的特寫。
更小的焦距,產生更大的視野,縮小顯示更多的場景,如廣闊而遙遠的風景。
以下3張圖片檔顯示,從上到下,14mm,24mm和80mm焦距,均來自同一位置拍攝。
隨著焦距增加,視場逐漸減小並且圖像中的主體逐步被放大。
鏡頭的劃分
人類的視場大約等同于50mm焦距。與人眼的標準視場相比,焦距大于50mm會放大一個場景,產生更小的視場。焦距小于50mm將產生「廣角視圖」,這創造了一個比正常人眼更廣闊的視場。與我們習慣看到的物體相比,這個視場中的物體往往會變得更小,並略有扭曲。
廣角鏡頭產生的視場比人眼的視場要大,焦距通常在8mm到35mm之間
標準鏡頭產生的視場與人眼的視場相似,焦距通常在40mm到60mm之間
長焦鏡頭產生的視場比人眼的視場要小,通常焦距超過70mm
等效焦距
使用裁幅相機拍攝會改變鏡頭看到的視場,利用相機的裁切係數可以計算出等效焦距。
在1.6x裁剪係數的相機上使用28-300mm鏡頭的等效焦距為45mm - 480mm,計算方法如下:(28mm X 1.6) - (300mm X 1.6)。
下面的照片是在全畫幅相機上以14mm拍攝,裁切係數為1。
同樣的圖片,在14mm的時候用1.6x裁切係數的相機拍攝,會產生一個看起來好像是在22mm (14mm X 1.6)拍攝的圖片,紅色框表示1.6裁切後的效果。
一些專業型號的相機有能力改變他們的有效傳感器大小,反過來改變他們的作物因素和有效焦距
例如,使用28-300mm鏡頭拍攝全畫幅相機,可以改變作物因素,最大限度地放大到480mm (300mm X 1.6)。這對于需要長焦鏡頭的場景可能很有效。
曝光提供了一個通用的尺度來測量由于快門速度和F值的變化而在圖像傳感器上的光的增減。對于ISO,用來提供信號(光資訊)放大的增加或減少,以確定需要多少光才能產生最佳曝光。
總的來說,攝影師增加或減少圖像亮度需要調整特定的F值和ISO以及快門速度等設置,同時需要平衡曝光三角要素。
在下面的例子中,ISO和快門速度是恆定的,只有光圈以整檔進行變化。
第一個例子是在f/11處,然後是f/8、f/5.6和f/4,焦點保持在同一位置。當F值減小時,每增加1檔,圖像亮度就會增加一倍。
如果想保持恆定的圖像亮度,在增加或減少F值時,ISO或快門速度的變化必須由等量的相反數值來實現。
圖像屬性是從變化的相機設置(例如光圈值,ISO和快門速度)獲得的特定視覺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查看由光圈確定的視覺圖像屬性,提供不同的景深。
隨著光圈值增加,光圈直徑減小,允許更少的光進入相機,同時增加景深。
隨著光圈值減小,光圈直徑增大,允許更多光線進入相機,同時降低景深。
小F值的圖像屬性
在F/1.4時,圖像具有非常淺的景深。這對于分離畫面中的單個主題非常有用。以F/1.4拍攝會產生非常大的光圈直徑,允許更多光線通過鏡頭。
在白天使用此光圈值需要非常快的快門速度來補償通過光圈直徑的極端光量。
以稍大的F值(如F/2.8)拍攝可以獲得與稍大的景深相同的效果,如下例所示。
請注意,漁夫和船隻是焦點,但是前景和遠處的背景都沒有聚焦。以F/2.8拍攝也是很棒的星空攝影光圈。
F/4到F/5.6的F值提供了更大的景深。在下圖中,使用了F/5.6,允許前景保持清晰,中間建築物處于部分焦點,距離背景變得柔和且失焦。
背景建築包含有趣的細節,因此使用F/5.6代替F/2.8,保持建築物部分聚焦並為整體圖像添加「趣味性」。
中檔F值的圖像屬性
F/8至F/11的F值用于90%的圖像。它們提供了更大的景深,非常適合風景攝影。
在F/11拍攝時,上方的圖像在前景和遠處的背景中都很清晰。
大F值的圖像屬性
有時,當需要更長的曝光或極大的景深時,需要使用F/11的光圈值。比如為了延長快門速度並使水產生「絲滑」效果,可以使用F/16的F值。
F/16減少了進入鏡頭的光線,需要更長的快門速度以保持整體曝光或圖像亮度。但是以F/22拍攝幾乎所有的鏡頭都會因為衍射而降低圖像質量。
以上所有資訊為使用攝影曝光三角形選擇最佳相機設置奠定了不錯的基礎。要正確選擇最佳的光圈值和景深,也需要深入了解快門速度和ISO,這在之前的曝光三角形文章中可以進行詳細的了解。
關注粉絲團「瘋攝」,給你最棒的攝影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