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莎退賽這事兒,說實話,是個悲劇,更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中國乒乓球運動背后長久以來的問題。乍一看,只是一個運動員因身體疲勞退賽,但往深了看,這其實是在給整個乒乓球管理體制、運動員健康管理敲響警鐘。
說實話,孫穎莎這兩年真的是鐵人般的存在。從巴黎奧運會一路打到現在,各種比賽、廣告、活動輪番上陣,仿佛她是個不用休息的機器。累了?硬扛!身體頂不住了?再拼!這種「榨干模式」也許短期內能為中國乒乓球帶來輝煌,但卻正在蠶食著運動員的未來。
從她退賽時的種種表現來看,這可不是簡單的「累了一會兒」,而是身體的長時間超負荷運轉終于崩了。
結果,教練組還是鐵著心讓她繼續打。到了關鍵時刻,連暫停都舍不得給,反倒讓她硬著頭皮被逆轉,最后連女團冠軍都丟了。說實話,觀眾喊「馬琳下課」真不是偶然。
那麼問題來了,教練組到底在干嘛?邱貽可倒是表態說理解孫穎莎退賽,但說實話,他的態度讓人冷颼颼的。一個頂尖選手疲憊得都快趴下了,教練組沒能及時調整戰術也就算了,賽后還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這是不是一種變相的「冷處理」?難道教練和管理層認為,選手的健康問題真的不重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