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劇情中,謝澈吃了江慈在家宴上準備的白果芙蓉羹,立時中毒不醒,引起宮廷大亂。
由于湯羹是江慈獻上的,所有的疑點都集中到了她的身上,江慈被捕入獄,由大理寺的人專審,事態的嚴重性可見一斑。
因為師父喬燕的事,江慈對謝澈頗有微詞,所以從表面上看,她具有殺人的動機。然而仔細一想,就會發現江慈根本不具備作案的可能,就算謝澈命人燒了喬燕的牌位和遺物,他與江慈之間的血親關系是實實在在的,江慈是個有情義的孩子,她不會干出這種殺害親人之舉。
再者,正如江慈所言,如果她真的想毒死謝澈,完全可以自由掌握用毒的分量,也不會在大庭廣眾下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她有的是辦法下毒于無形且從容脫身,而不是事情發生后還一臉懵。
所以,當衛昭聽說此事后,下意識就覺得江慈肯定是被冤枉的,于是帶著易飛去了天牢,借著審訊的時機,想查明事情的真相。
江慈沒了師父,又被誣陷入獄,原本就有些生無可戀,對于大理寺于大人的問話,她申辯無果,也懶得再多說了,審訊一時陷入了僵局。
就在這時,衛昭出現了。他對江慈用刑的時候說了這樣一段話:「罪其一,親仇不分。為了仇人,害了親人,還妄想一語不發,消極抵抗;罪其二,自不量力,你若死了,也沒人會在乎你;罪其三,言而無信。你跟我回宮,難道就是為了今日嗎?」
衛昭的話剛說完,江慈就招得痛快,將自己所見所聞都據實以告,成功地將毒害謝澈的嫌疑轉嫁到了另外兩個人,太子和莊王的身上。
那麼,衛昭的這段話有什麼魔力呢?為什麼江慈一聽就瞬間改變了心意,愿意配合他查案了?
其實,短短幾句話,衛昭都在向江慈傳遞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為了仇人,害了親人——眾所周知,喬燕死在謝澈的人手里,這個所謂的大伯是害死小姨甚至親生父親的兇手,如果江慈消極抵抗,不說出實情的話,大機率會被大理寺的人直接判定為下毒的兇手,為了謝澈這樣一個仇人,讓小姨死得不明不白,讓齊王舊案無法昭雪,這真的是你江慈愿意看到的嗎?
你若死了,也沒人會在乎你——江慈自幼與喬燕相依為命,如今師父死在宮變中,自己又被人誣陷,放眼望去,世上真正關心她死活的除了衛昭和裴琰,還有誰?衛昭在提醒江慈,也許正因為你孤身一人,所以才有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借江慈的手除掉當今陛下,誰是最大的受益者?誰就最有嫌疑!這其中的利益糾葛,根本不是輕易認罪就能解決的,要想成功脫罪,就必須將當日的事情說出來。
跟我回宮,難道就是為了今日嗎——當江慈得知了自己的身世,面對謝澈的旨意,選擇和衛昭一起進京,就是想探知當年父親之死的真相,然后和師父喬燕回歸平凡快樂的生活。如今喬燕死了,齊王舊案卻依然如霧里看花,不清不楚,可以說江慈進京之后一無所獲。那麼,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對得起死去的師父嗎?對得起泉下的父親嗎?
在衛昭再三的激勵和引導下,江慈求生欲爆棚,終于將家宴的細節說得滴水不漏,也給衛昭爭取了救援的時間。
果然,江慈的軟肋是師父,衛昭的軟肋是媳婦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