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徒步,很多驢友可能都經歷過迷路的情況。迷路與探路的過程,雖然充滿了刺激與挑戰,但也同樣危險重重,稍不小心,就會送命。據相關統計,70%以上的戶外事故,一開始都是由于迷路導致的。
迷路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應對的平和心態、常識經驗和科學對策。那麼,戶外迷路了應該怎麼辦呢?以下這6條黃金法則,可要記好啦!
1.走大不走小
走大不走小,是指在山區的各條道路中擇主要幹道而行。所謂大路,不一定就是指公路或者機耕道,也有可能是山間小道或是田埂。
這有兩個注意事項:
首先,一般山區裡的道路,只要沿著大路走,就一定能找到人家。所謂的大路,不一定指公路或者機耕道,也有可能是山間小道或者是田埂。
那麼什麼樣的小路算是鄉間大路呢?
舉個例子來說,一座山上有很多條小道,如果其中一條是青石板鋪就,其他的小道僅僅只是踩出來的泥巴路,那麼青石板路就一定是大路,因為只有大路才值得當地人去用石板壘就。
如果所有的道路都差不多,我們就需要判別哪條路是經常有人行走的,例如其中一條道上密布人畜行走如腳印之類痕跡,或者有諸如塑料食品包裝袋或菸頭什麼的,而其他道路上找不到人畜行走蹤跡,那麼有腳印的泥路多半是大路。
又比如,如果各條道中其中一條道兩邊的植物沒有長到一塊,道路很明顯,而其他小道兩邊的野草都快長攏了,那麼那條植被沒那麼密集的道路肯定是大路。沿著大路走,肯定能遇到人家,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其次,在農村山地,不必完全拘泥于某一條道路,只要大方向對,頂多走點冤枉路而已,最終都能走到目的地。
2.走明不走暗
白天趕路,不走夜路。明,指的是白天;暗,指的是夜晚。
換句話說,迷路後儘量不要走夜路,一方面是因為不熟悉路況,走夜路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夜晚的時候走路,因為看不清周圍的參照物,往往會讓自己迷失得更徹底。所以,無論如何,一旦迷路,一旦天快要黑,必須就地紮營,以確保安全。
3.走平不走險
在迷路之後往往會比較著急,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捷徑盡快擺脫危險,所以很多人在遇到一些危險地段時候往往會做出一些冒險的行為從而導致發生事故。有相當多迷路後導致傷亡的事件跟危險地段墜亡有關。
所以尋路的時候遇上危險地形,盡量不要冒險去做冒險攀爬或類似的事情,除非是迫不得已沒有其他選擇。寧可多走一些冤枉路,多耗費一些體力,也不要將自己置身險地。
4、走熟不走生
還有就是,在不熟悉、不可掌控的環境下,一定要按原軌跡和常規路徑走,寧可按軌跡多繞道走彎路,也不要因貪圖方便或是追求挑戰,就抄近路走「捷徑」。90%以上的戶外迷路往往就是心存僥倖,高估了自己的方向感和運氣。
5、邊走邊留記號
如果不能即時歸隊,要趁天黑之前,尋找可遮風避雨的地方,趕緊紮營或架設庇護處所,以避免失溫,沿途最好在開放易見的地方留下顯眼記號,幫助救援人員盡快發現你的位置。
能與同行友伴取得聯繫的人就待在避難處度過黑夜,靜待救援;如果是失聯的情況,也要等到天亮後再找尋出路,還要控制糧食、飲水、燃料的使用,以免在獲救之前就用盡,並施放煙霧棒、吹哨子,發出求救信號,吸引搜救人員注意。所以,登山最好能攜帶反光板、求救煙霧棒、口哨等求救配備與備用電池。
6、善用GPS
以手機、無線電或衛星電話聯繫友伴,最好能利用GPS設備告知受困座標,讓其他人知道你的所在!
更多運動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運動大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