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結束的乒乓球福岡總決賽男單半決賽中,國乒世界排名第二的小將林詩棟折戟沉沙,在2-0、3-2領先的情況下3-4被日本選手張本智和(世界排名第七)追至決勝局,隨后手握賽點被逆轉,由此而無緣沖擊冠軍,也錯失了通過本站比賽問鼎世界排名第一寶座的機會。
而此戰結束后,林詩棟對張本智和的交手記錄被改寫為了一勝四負、更加下風,這對于正處于極速上升期的國乒希望之星來說無疑是一個較大的打擊,那麼近期豪奪五個單打冠軍、世界排名飆升的林詩棟為何屢屢敗給張本智和呢?
首先,林詩棟未能堅定貫徹戰術,沒有牽制住張本智和的中間與正手位。
林詩棟、張本智和都是以反手見長的運動員,兩人都習慣性使用反手進攻,所以原則上都需要避開對方的強項,從中間與正手位進行突破。而相比于張本智和,林詩棟的正手其實更加穩定,所以原本可以更無后顧之憂,然而他卻沒有做好這點。
縱觀林詩棟輸張本智和的比賽,打得好的時候就是牽制住了對方的中間與正手位,但總是沒有堅定地將這一戰術執行下去,這也許是因為年齡小、經驗少的緣故,也可能是因為平時反手使用太多所以習慣性轉反手進攻,但總之結果是不理想的。
其次,林詩棟反手速度的確下風,張本智和沒有給他太多蓄力加旋轉的時間。
雖然同為「反手利」的運動員,但林詩棟和張本智和在這個技術環節有很大不同,他的反手與樊振東、梁靖崑等人是一個流派,講究蓄力加轉加「二速」,而張本智和的發力時間更靠前,所以「一速」更快,旋轉則略顯下風。
目前我們不能輕易下結論說兩種反手打法孰優孰劣,但就現在的林詩棟而言,張本智和以及小勒布倫的反手快撕速度確實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圍,以至于自己的反手很難蓄力加旋轉反攻,至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他自己去總結摸索了。
最后,林詩棟退台過多的問題還是沒解決,屢屢被張本智和扎根近台破防。
林詩棟的打法存在一個比較大的矛盾:一方面,他喜歡往后退,騰出空間來換取更大的擊球幅度以增加回球質量;但另一方面,他本人的身材并不是很高大,所以護台面積較小,退台后容易失位,反拉不成變成被動的放高球。
其實這個問題在向鵬等許多國乒新生代身上都能看到,相比于他們,林詩棟因為反手很強勢,所以近台的速度在同齡隊友之間算是最突出的,但依舊存在退台的問題:主動退台有時候退著退著就成了被動,而被動退台更是疲于招架、難以還手,贏球就更難了。
目前男乒的技術大有回歸近台的趨勢,但也不能輕易下結論說林詩棟已經落后時代。
不可否認,現在許多男乒一線高手都開始注重近台的速度威脅,像莫雷加德等人甚至在大規模放棄反手擰拉技術,但我們也不能因此斷定林詩棟就落后于時代,或者直接下結論說這類型打法都不行了,原因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林詩棟的成績仍然是目前男乒最穩定的,新奧運周期八次外戰、拿了五個單打冠軍,另外一次摘銀,兩次打進四強,非大起大伏的張本智和所能比,小勒布倫也不例外。 第二,他和張本智和的對決雖然輸四次贏一次,但差距并不是很大,場面也多次占優——對面畢竟是有著七年世界大賽經驗的運動員,這方面也非林詩棟所能比。
那麼大家對于林詩棟、張本智和之間的對決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寫出自己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