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銀河系曾經擁有大量外星文明,但幾乎已經全部被毀:誰干的?

温晗晗 2022/11/07

人們仰望星空,為的是尋找答案——那些凡間找不到的答案。

著名的德拉克方程認為,宇宙中文明的數量取決于一些未知參數,比如有多少行星、生命誕生的機率、文明持續的時間等等。

銀河。ESO

在全球科技進步的大背景下,這些參數中的一部分我們已經獲得了較為可靠的值。鑒于此,最近一些來自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對銀河系內可能擁有的文明數量,以及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特點進行了分析。

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把一系列可能會影響智慧生命發展的因素考慮了進去。這些因素包括類日恒星周圍的類地行星數量、超新星爆發的頻率、條件合適時文明發展的可能性及其所需的時間,以及文明傾向于自我毀滅的機率等等。

分析結果顯示,在銀河系中,文明傾向于在距離銀心13000光年的空間范圍內,以及銀河系誕生后80億年的時間點上出現。

地球距離銀心大約25000光年,人類文明是銀河系誕生后大約135億年時出現的。也就是說,人類文明位于銀河系文明集中區的邊緣,出現的時間也較晚。

假如生命的出現是一種并不罕見的現象,智慧生命的出現是生命演化的最終結果,那麼銀河系內不但有可能存在其他文明社會,而且它們大多集中在距離銀心13000光年的一條帶狀區域內——這是因為銀河系中的大部分類日恒星聚集于此。

研究人員認為,今天依舊存在于銀河系內的外星文明大多比較年輕,因為智慧生命在較長的時間尺度上總是傾向于自我毀滅。即便是在50億年前,文明數量達到頂峰的時期,大部分銀河系文明都已自我湮滅。

文明湮滅的機率是研究中最不確定的一點。但是即使一個文明在某個百年中自毀的機率不高,銀河系中的文明今天也已經所剩無幾。

如果文明總是傾向于自我毀滅,那文明的孤獨恐怕是其與生俱來的宿命。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