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第六次大滅絕或許臨近?北極1.4萬億噸「休眠」甲烷,或將被喚醒

温晗晗 2023/06/02

在北極的海底,有一種天然氣水合物,也被叫做 可燃冰,這也是一種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由于 水下壓強高、水溫低,天然氣就變成了結晶固體,外形看起來和冰塊所差無幾,但是用火去點就會立即燃燒。燃燒後的 污染非常小,因為燃燒只會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可燃冰是目前 世界公認的清潔能源之一

甲烷無色無味所以基本對人類的正常生活沒有影響,不過這是在正常含量的情況下,如果含量過高,人還是會因為 缺氧而感到不適的,主要症狀可能會有 心跳加速、頭暈、嘔吐等反應,嚴重會 損害人的大腦中樞,破壞人的神經系統

由于有易燃易爆炸的特點,因此 在礦井當中如果有大量的甲烷氣體,會變得非常危險。其一,地下礦井的通風能力極差, 空氣流動性差,甲烷會長期存在于空氣當中,被吸進人體。其二,一旦有些許摩擦產生的火星,就能使空氣中的甲烷 爆炸,在狹小的礦井中 造成大多數人員傷亡

除此之外, 甲烷還被發現與現在的全球變暖問題息息相關,我們所知的全球變暖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釋放,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樣也是一種 溫室氣體,更為恐怖的是, 甲烷對于氣溫的暖化效果大概是二氧化碳的25倍,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大量的甲烷被釋放進大氣,全球變暖的速度將變得更快。

北極1.4萬億噸甲烷

講到這裡,大家肯定好奇北極地區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甲烷,僅僅是可燃冰應該也不足以達到1.4萬億噸吧。科學家們通過往海底放聲呐設備得出了結論。由于全球變暖導致海水升溫, 海水溫度上升1℃,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就會進行分解,釋放出甲烷,看起來就是無數個小氣泡浮出水面。

這裡的甲烷水合物其實就是我們前文所提到的可燃冰,之前在海底高壓低溫的環境下它不會輕易分解,但是 海水的溫度上升使得它變得非常不穩定。它在分解後會 釋放出數萬噸甲烷,還會 影響海水的酸鹼性

除了海底的甲烷之外,北極凍土中的休眠的甲烷也令人擔憂, 在凍土融化,被積水包圍時,凍土中的細菌就會發生厭氧反應,再進行分解,釋放出甲烷。當北極的冰層融化時,水會到達地面的凹陷處彙集成一個個小型湖泊。湖泊裡的水會溶解凍土,然後在厭氧作用之下,甲烷氣體變成小氣泡從琥珀裡面排出。 這個最終的排放方式與海底可燃冰的分解是相同的,不同點在于陸地上的凍土主要依靠厭氧反應分解甲烷。

整個北極大陸的凍土分佈非常廣,在2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上, 凍土層幾乎占到了95%,因此整個北極凍土加海底蘊含的甲烷總量在1.4萬億噸其實不足為奇。

要知道雖然北極地區比較寒冷,但是氣溫升溫的速度不低于其他地區,經過科學家們檢測發現, 地球平均溫度上升1℃,北極就會上升3℃到5℃。如果按照現在的上升速度進行推斷,到了 2030年時,北極地區的 夏冰就會完全消失

2095年時,整個北極地區的平均氣溫將 上升12℃左右,等到那時 整個北極大陸架的凍土層將完全融化。凍土當中甲烷不僅會被全部釋放,我們所說的 「北極遠古病毒」也會完全釋放,這些遠古病毒如果 感染了人類,並進行傳播,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北極的融化不僅是海水升溫導致的海底可燃冰分解,更為恐怖的是北極凍土層的融化, 這些凍土層形成的時間大概是地球的最後一個冰河時代,形成時間最少也有幾萬年了。 很難確定這些凍土層是否只在淺層的大陸架和陸地上分佈,如果在海底也有分佈的話,融化也許會使得陸地出現 下沉的情況。

引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如果北極的凍土層完全融化, 將1.4萬億噸原本處于「休眠」狀態的甲烷全部釋放,地球的 全球變暖態勢會急速惡化。其實在2008年之前,科學家們對于甲烷會造成全球變暖加劇的可能性完全不擔心,因為氣象監測的資料當中,自1997年到2007年這十年之間,大氣當中的甲烷氣體沒有出現什麼波動,但是 在2008年卻快速攀升,經過衛星監測和科考船聲呐探測,人們才發現 這些甲烷95%以上來自北極海底和凍土帶

在凍土層當中的 細菌和微生物分解轉化之後, 不僅會釋放甲烷還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兩種溫室氣體的釋放對于全球變暖都有著 催化作用。而全球變暖就像是胡蝶的翅膀,微微扇動之下全球都會發生巨變。

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氣體含量達到一定的數值時, 大氣層的散熱能力變差,這時地球就變成了只能吸收太陽光而不能散熱的「火球」,這種情況之下,冰川會迅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 大部分大陸被淹沒,全球將會有60%以上的人無家可歸

剛開始各個地區的降水量會出現激增的情況。內陸河水的水位大幅攀升,內陸地區出現洪澇災害。當這些河流入海之後,真正的災難才悄然而至。

這之後人類自導自演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才開始拉開帷幕。

大量淡水進入,海水溫度相對就會升高而鹽分自然就會下降。當海水的鹽分降低,其驅動熱鹽環流的泵力就開始減弱 熱鹽環流也叫作大洋環流,而大洋環流對于全球氣候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說災難片《後天》當中,全球氣溫驟降, 一夜之間地球好像進入了冰河紀,就是因為大洋環流被影響,繼而全球的氣溫都被影響。經過地質學家進行研究推測,等到這時亞洲季風可能會消失, 赤道附近的南亞地區不再降雨,整個地球將 陷入饑荒當中。

本來樂觀估計,在全球努力減少碳排放的情況下,這種大滅絕事件可能還要等到500年以後才會初見端倪, 但是北極的1.4萬億噸甲烷如果在2095年全部釋放的話,留給人類對抗滅頂之災的時間也就不到100年了。等到那時,地球將不再適合生命生存,物種的更新鍵已經被人類按下,同時也代表著人類文明走向終章。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