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署發布最新地震報告。(圖/氣象署提供)
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今天中午12時37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4的小區域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33.0公里處,深度23.6公里,屬于極淺層地震。
氣象署指出,這起地震觀測到最大震度為3級,出現在宜蘭縣南澳。
根據氣象署測報資料,震度3級地區為宜蘭縣,震度2級地區為花蓮縣。
中央氣象署說明,中午12時37分左右發生有感地震,具體位置在北緯24.24度、東經121.81度,即為花蓮縣政府東北方33公里的東部海域,地震深度23.6公里,芮氏規模4.0。各地震度方面,為宜蘭縣南澳3級、澳花2級、武塔2級以及蘇澳、冬山、南山和牛鬥皆為1級;另外,還包括花蓮縣太魯閣2級、和平2級、西寶1級、花蓮市1級、鹽寮1級、銅門1級。
地震發生在白天比發生在夜間,相對來說,對人威脅要好點。因為夜間大家都在睡覺,發生地震大家都不知道。下面我們主要來說下,當地震發生時,你在不同位置上應急處理措施,僅供參考。
1.在臥室或在家里。
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時會在室內形成三角空間。這些地方是人得以生存相對安全點,可稱為避震空間。常見點是衛生間,但切記全家人都擠在衛生間。墻角下,豎固傢俱下。要保護頭部受傷,可用棉被,枕頭,頭盔。
2.平房里。
如果住一樓,處在門邊,可以迅速跑出空地上。或來不及跑,可躲在桌子底下,蹲在緊跟墻角。
3.假設在高樓里。
高樓住戶切記利用電梯逃生。現在建筑物都是框架結構,磚起到都要隔風擋雨作用,不承重。地震發生時,人千萬不要站在窗戶下,一當墻沒有了,人就會被甩出去。還有不能站在面向馬路上那面墻。
4.你在公共場所。
公共場所人多,出口有限。千萬不要涌向同一個出口,造成擁擠,被踩傷或被擠到墻邊處。
這時怎麼辦?逃不出去,千萬不要站在吊燈,吊扇有隨時掉下懸掛物體下面,應選擇結實柱子,內墻角蹲下。
5.戶外。
「小震不要跑,大震跑不了」。一發生地震,大家都向開闊地、人防通道跑。在開闊地不要亂跑,要蹲下,以免摔倒。同時要避免高大建筑物,窗玻璃碎片掉下,大樹下,立交橋上面和下面都不能停留。
6在辦公室。
要迅速找低矮,堅固辦公桌,承重墻內角,儲物室,衛生間。千萬不要站在陽台上,窗邊,或選擇跳樓。
地震發生出其不意。如何躲?
有三大要領:伏地,遮擋,手抓牢。鉆到桌子底下,手抓緊桌腿,保護頭部。
何時撤?
發生地震不要撤,隨時會有建筑物體掉下來砸傷自己,找好掩體,保護自己。待地震停止后,迅速撤離現場。
地震發生后,自己被埋壓怎麼辦?
①要樹立求生信念。不放棄生命。
②擴大生存空間,尋找脫險通道。
③等待救援,避免大喊大叫,保持體力。發出求助信號。
④創造生存條件。
⑤發生骨折或出血,選擇固定好位置,出血用衣服進行包扎。
大地震發生后,人心理上情緒不穩定。千萬不要聽信謠言,傳言。相信國家和政府,會妥善處理地震后發生的各種問題,不會放棄任何有生的生命。聽從命令,服從指揮。渡過眼前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