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有一條戒律叫做「三不露",哪「三不露"呢?
就是:一不露根(足跟),二不露胯(臀部)、三不露喉。
一、不露喉
「虛領頂勁」就是糾正露喉的唯一正確的方法。
「虛領頂勁」和「虛心實腹」的狀態,會使人感到頭頂處有一股勁往上走,小腹處有一股勁向下沉,中間一縷氣深長、柔和地呼吸著,順通自然。同時,軀干好像被這兩股勁拉長了似的,顯得格外舒坦。
二、不露胯
是做到滿體鬆弛所不能忽視的又一個重要姿勢,它是針對一般人在立正或運動時容易出現臀部向後凸出的情況提出來的。其具體作法是將臀部鬆弛,讓它自然下垂。有人稱之為「垂臀"或「收胯」。
我們知道,在臀部向後凸出的情況下,為了支持人體的直立,就需要胯部及腰部的肌肉作一定的牽引,從而造成腰、胯的一定程度的緊張和僵硬。
同時,為了維持身體的平衡,胸部必然要相應地向前挺出,這又造成了胸、腹部的緊張,破壞了「虛心實腹」的態勢。
三、不露根
當我們把臀部向下鬆垂之後,尾閭便得中正,「含胸拔背"之勢亦隨之可得。
脊柱各部的曲直程度也與人體自然直立的狀態協調一致,全身重量就能自然而然地沿兩腿垂落到兩足跟上,軀幹的整副骨架便像搭好的積木一樣穩定,無須肌肉韌帶的著意支持。
于是全身的肌肉、韌帶和關節都得到了鬆弛。只有在這樣的狀態下,人在站立時才會感到穩定、輕鬆和舒服。即使長久地站立下去,也不會很快就產生不適之感。
練太極拳「三不露",有一條要領非常有助于放鬆,那就是滿體鬆弛。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使整個直立的人體從頭頂到足跟的每一塊骨骼都各安其位、節節鬆弛。特別是脊柱,它作為軀于的中軸,前而懸掛臟器,上承顱骨,下連髖骨,中附肋骨,參與構成胸廓、腹腔和骨盆的後壁,為支持軀幹的直立和承上接下,作用至關緊要。
作預備式時,既不可將它用力繃直,造成挺胸、塌腰並迫使臀部後凸(即露胯);也不能像在懈怠時那樣毫無控制地任其下塌彎曲,造成彎腰駝背並迫使頭顱後仰(即露喉),而是要使之完全符合先天自然的生理狀態。
全身一副骨架要完全適合力學支點的定則穩置著,不必依靠肌肉的著意緊張來支持。全身的皮、肉、韌帶都要盡量放鬆,猶如一件衣服搭在一個安定的衣架上。全身重量則平均垂落在兩個足跟上,足掌及趾不要過分著力,只是輕貼地面。如果感覺足掌或趾著力,定是身體前俯所致,應加以糾正,以免造成緊張。
要做到滿體鬆弛,關鍵是解除胸部的緊張。而胸部的緊張,又主要是腹部用力向腹腔內收壓和雙肩用力上聳所造成的。因此,必先解除腹部和肩部的緊張,才能談得上消除胸部的緊張。這就形成了一個太極拳在整個行拳過程中須臾不得離開的最基本的姿勢——「虛心實腹」。
為了做到滿體鬆弛,保證胸部的寬舒,預備式對頭部的態勢提出了「虛領頂勁」的要求。所謂「虛領頂勁」,就是頭頂最高處虛虛地用力向上拎起整個頭顱,下頜微向內收,使人覺得頭頂上好像有一股勁輕輕地將頭顱向上懸吊起來似的。因此《拳經》稱之為「頂頭懸」。
更多運動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運動大聯盟」